4、出兵

貞觀三年(628年)八月,代州都督張公瑾上書,請求出兵討伐突厥。

他的奏疏列舉了討伐突厥頡利可汗的六條理由:

一、縱欲逞暴、誅忠良、幸奸佞。

二、欺淩薛延陀等諸多部落,致使其反叛。

三、無故處理突利可汗,致使遭受不白之冤。

四、突厥國內糧食匱乏。

五、頡利可汗疏遠本族人,而重用胡人,相信唐軍一到,胡人必生亂。

六、從前中原人到突厥的不少,可是因為被突厥人欺負,所以聚眾占山為王,如果唐軍出兵討伐,這些人一定會響應。

其實,即使沒有張公瑾的上書,解決突厥也是早晚的問題,但我相信張公瑾的上書一定不是偶然,也許他就是出自李世民的安排,自上而下是為命令,自下而上則是一種民意的體現。

面對張公瑾的上書,李世民立即批準,其實用不著六個理由,一個理由足矣,那就是,大唐如果要想開創一個完整的盛世局面,就一定不能再給突厥人裝孫子,為了這個目標,必須消滅東突厥!

理由充分,人選合適,出兵!

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並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恒安道行軍總管,五大行軍總管並受李靖統一指揮,統領十萬大軍,分道北征突厥。

這是李世民即位後,首次對外作戰,所以此戰不容有失,所有人都明白這一戰將打響大唐開啟盛世的頭炮。

每個人都深知責任重大,當然感覺肩頭擔子最重的還是李靖!因為他是本次作戰的總指揮官!

李靖現在的心情是復雜的,在玄武門事變中,自己置身事外,對於李世民來講,自己等於是寸功未立,李靖明白,李世民繼位後之所以沒有排擠自己,正是看中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因為大唐帝國的盛世局面除了文治,還必須要有武功!

可是如果北征突厥一旦失敗,自己的政治生命或許就將終結!

李靖,為了一個富國強兵的夢想,這北征突厥的重任,就由你來完成。

相信我,雖然在你奪取皇位的道路上,我寸功未立,但是這一次,我將實現你多年的願望,也是我大唐子民的願望——打敗突厥!

帶著必勝的信念,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李靖就此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