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明月如此(大結局)(第2/3頁)

元臣的淚水流了出來,一滴滴落到水晶燈罩上:“閣老當年不答應這門婚事自然是有原因的,學生如何敢有怨言。”

元臣是他的表字,他的名字叫段行德,祖父段承恩,曾任順天府提學。十六年前南直隸鄉試,周楠出任大宗師,恰好取了段行德。

後來,段行德又中了同進士,點了翰林,是個有才幹的青年才俊。如今正任兵部車駕司郎中,馬上要外派做巡撫,這輩子入閣有望。

當年點翰林之後,段行德興沖沖地上周家提親。

他越長越像周楠,周閣老自然不會把三丫許配給他,狠心地拒絕了。

看到段行德滿眼淚光,周楠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元臣啊元臣,我說你什麽好呢?男子漢大丈夫,感情上的事情不用太糾結,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是,恩師教訓得是。對了,恩師這次回鄉榮休,若是王閣老領銜內閣,怕就怕新法會有變故。”

周楠:“不用擔心人亡政息,新法自陛下登基以來就開始實施,經過徐相、張相、申相和老夫這三十來年的推行,一切制度都已經完善。其中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看得到的,如今新法已是成法,要想改過來談何容易?”

段行德:“恩師說得是,朝廷就好象是一台正在依著慣性向前飛奔的大車,一旦走上正軌,誰人能擋?就算後人要想推翻,你也得拿個說法出來。簡單,你說要改,試問,你能有什麽辦法使得國庫充盈,沒有錢萬事俱休。想改,陛下和司禮監陳矩公公也不會答應的。”

是的,《一條鞭》《考成法》實行多年,已極盡完善,如今,國庫有存銀三千五百萬兩,乃是國朝前所未有之事。

大明朝又迎了一次中興,繁盛強大更勝於真實歷史上的隆萬。

但和萬歷年張居正改革單純是為明朝續命不同,歷史是真的發生改變了,以後的清兵入關神州陸沉也不會再發生。

道理很簡單,沒有了隆萬朝,自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崇禎朝。

有人說明朝亡於小冰河期,有人說明朝亡於李自成,又有人說明朝亡於財政崩潰。都對,也都不對。

其實,明朝是亡在崇禎皇帝手裏的,崇禎要負最重要的責任。

在真實的歷史上,崇禎繼位的時候,關內還是完好的,各省都服從中央,對後金的戰爭雖然不斷失敗,但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國力十倍於後金。

如果崇禎人格健全,又有足夠的政治才能和耐心,苟且個幾十年,光拼國力耗也能耗死後金。

至於農民軍,也簡單,只要保持中原和江南的完整,靠著東南的財富,也能慢慢和李自成拼消耗。一旦天災過去,農民軍沒有流民的加入,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實際上,楊鶴、楊嗣昌父子還有孫傳庭在剿賊的時候也幹得很好。

明朝當時還有一批得力的幹部,比如孫承宗、盧象升,甚至洪承酬,誰不是一等一的名將?

這麽一手好牌竟然被崇禎打得稀爛,不客氣地說,崇禎才是真正的民族罪人。

現在一切都變了,未來的事情不會發生了。

“這或許就是我穿越到這片時空的意義吧?”周楠心道。

話說到前頭,內閣首輔這活兒是得罪人的事,徐階當年也被官員和士紳搞得很狼狽。退休的時候,本有意讓周楠頂替他的首輔之位。當時,周楠剛平定東南戰事,威望正高,入閣沒有任何阻力。

入閣那是好事,可首輔卻不能做,勞資可不能成為士紳的公敵,就把張居正推了出來。

老張果然如真實歷史上那樣厲害,與司禮監狠人陳矩的聯手,強力推行,這三十年來,不知道鏟除了多少豪紳大族。又大力扶持商賈,設卡收商稅。

如今,商業稅已成了國家一大財源,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加。

因為得罪的人實在太多,老張幹了多年也幹不下去了,下野回家抱孫子去了。然後申時行接任,再後來老申也撂挑子不幹。

周楠暫領內閣一年,現在也是到了放手的時候。

他聽完段行德的話,點了點頭:“元臣,你總算是成熟了。”

師生二人在海子邊上慢慢地走著,既然周楠去意已定,段元臣也不再勸,只說些閑話兒湊趣:“恩師,今日你老人家在西苑當值。說起來,今天超堂上倒是出了一件事。”

周楠:“什麽事?”

“科道的言官上折子彈劾禮部祠祭清吏司主事黃時榮,搞得黃主事很是狼狽,據說在司裏都摔東西了。屬下覺得,這事得稟告恩師才好。”

周楠眼皮子一跳:“科道彈劾時榮什麽?”黃通皇,沒錯,黃時榮就是嘉善公主的兒子。

嘉善當年偷偷生下黃時榮之後,將他交給一個心腹手下養大。

孩子也爭氣,或者說皇家的師資力量實在太強,竟中了進士。這小子也生得英俊,和段行德還有今上長得有幾分掛相,才幹也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