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徐階的指點(第2/3頁)

徐藩道:“阿九畢竟是老夫的孫女,她和你的孩子身上也流著老夫的血,也是我徐家的人。”他嘆息一聲:“是的,蕃兒那一房的子弟實在太不成器了,孩子將來交到他們手裏確實不妥。老夫年事已高,過得幾年,也會致仕回家養老,含飴弄孫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將來你和阿九有了孩子,自然由老夫來教導,大可放心。”

聽徐階這麽說,周楠眼睛一亮。

老徐這人人品是可圈可點,他親自教出來的孩子還能差了,估計也是一頭小狐狸。娃如果給他養,將來自然是吃不了虧。為人父母者,誰不希望別人家的孩子都老師巴交,自己的娃精明能幹。

而且,徐階學問出色,算是天下一等一的名師。

有了徐家的資源,孩子將來的前程還能小?

官宦子弟,鐘鳴鼎食之家,想想都美。

未來,一個翩翩世家公子就要降世了。

周楠概然道:“如果阿九同意,我沒有任何問題。”

阿九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但不反對,反心中歡喜,說孝順祖父和父母那是應該的。她從小在家裏受侮辱受損害,這次竟然能夠為家族做這麽大貢獻,竟然有一種崇高的感覺。

古人的觀念,很多時候和現代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見周楠答應,徐階更是高興,這才說起正事:“子木還有幾日就要參加殿試了,可已經準備好了?”

周楠無所謂地說:“以我的會試成績,不在中不下的,估計也就是走個過場,倒不用放在心上。到時候,隨意寫篇文章對付對付得了。”

據邸報的貢士排名來看,這一期會試中,周楠的名次在一百八十三名,屬於不上不下。將來皇帝賜出身的時候,估計也就是個賜同進士出身,運氣好可以夠著賜進士。

實際上,會試一結束,能夠上榜的人都是進士了。後面的殿試,還有館選朝考,也會綜合考慮會試、殿試、朝考的成績,其中會試的成績占六成比例。一甲子周楠是不抱幻想的,庶吉士也被他放棄了。

殿試說穿了,就是給進士們排名,考時務策一道。考生們都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生,又沒從過政,朝廷也不指望他們能獻上治國良方。隨意寫,只要格式對了,沒有違制的地方就算過關。這場考試的要點是書法,沒錯,就是看誰的字寫得好。

會試的名單一出之後,基本上誰做狀元、榜眼、探花,誰做庶吉士,天下人心中都有個譜——你按照名次排下來基本上是八就不離十——這一科,不出意料,前三名被徐時行、王錫爵和余有丁承包了,李材得了第十六名庶吉士穩了。

至於周楠的老朋友徐養大,也中了,就是名次慘了點,倒數第十三名。

徐階:“不然,庶吉士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子木休要放棄了。”

這老頭沒有燒糊塗吧,我名次這麽低怎麽選館?周楠心中這麽想,口頭卻道:“自然是不敢放棄的,不過,考得不好,奈何!”

徐階撫須緩緩道:“一場會試考得不順算得了什麽,後面不是還有兩場嗎,這兩場可都是你的強項。殿試考時務策,那些書生如何比得上你這個宦途老人?館選考詔、論、疏、詩、賦,這些你在隨侍天子的時候可是寫熟手的。”也就是說,殿試寫的是政論文,館選是機關公文寫作。如果周楠自謙第二的話,沒人敢稱第一。

徐階道:“殿試估計會從賦稅改制上出題,你不是剛跑了一趟山東嗎,正好用上,你這份折子先不忙上,改一改直接可以用到考場上去。”

“啊!”周楠抽了一口冷氣,立即明白,殿試的題目其實並不需要保密,就算泄露出去也沒有任何關系。

因為這場考試是行測和申論的綜合體,並不是你文章寫得好,事先做了準備就一定能拿高分。

因為治國大政方針本就是會有極大的爭論,好壞也說不準。關鍵是你要切合現在的政治潮流和未來朝廷將要實行的政治舉措。

說穿了就是為未來政治的預測和建議,這玩意兒,別說考生,就連朝堂大老們也說不清楚,判分標準也非常唯心。

皇帝之所以派自己去山東調研,那是在為殿試做準備啊,說不好也是為未來大改革探風試水。

自己經過周密調查之後所寫出來的文章,難不成還被其他人比了下去。

徐階敏銳地把握到這一點,也明白這是皇帝對周楠的恩典。

經過殿試之後,周楠說不好要成為簡在帝心的新貴和未來改革的弄潮兒之一。

未來的一代權相也初具雛形。

周楠心中腹誹:難怪老徐頭急吼吼地要家我一個兒子過繼給他孫子,作為交換條件,真精明啊!畢竟我是他的孫女婿,是外姓人。將來權柄在手,不買徐家的帳他們也沒個奈何。如果我的兒子成了徐家的長房長孫,家業繼承人,徐家有事自然不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