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變革的前夜(一)(第2/2頁)

在後世,經過地質勘察,山東有三條大金脈,乃是中國最大的黃金產地。就明朝而言,金銀有三大產地,一是山東,二是福建,三是雲貴。

史文江:“啊,倒是忘記這一點了,這確實是個好法子,難為青州府想得出來。可是,舍人這事涉及的面實在太廣,極是難辦,我卻不明白。”

周楠:“首先,青州如何開了這個先河,難保其他地方不會效法。如此一來,大家都交現銀,國庫裏全是白銀,物資短缺怎麽辦?物價這種東西一時一變,比如上好精米,在江南地區,一斤只三文,通過運河漕運到京城,就達到五文之巨,國庫的收盈波動也大。”

史文江不以為然:“這又有何妨,依我看來,國庫征收現銀也是便利,甚至有更多好處。”

周楠微笑道:“說說。”

“自古都有谷賤傷農之說,遇到豐年,百姓未必能增加多少收入。到災年的時候,地裏減產,百姓又要挨餓受凍。”史文江道:“國家征收折色之後,遇到豐年可大量收購糧食,調節物價。到災年時又可出埠糧食,平宜物價,這可是好事。”

周楠點頭:“說得有些道理,但國家的事情從來不像你我想象的那麽簡單。”

史文江這句話已經有後世宏觀調控制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