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夜談(第2/3頁)

是啊,我去幫武新化他們走門路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自己單幹所耗費的精力相同,也用動用一樣的關系,那為什麽不將利益最大化呢?

周楠現在的收入很是微薄,每月也只有可憐巴巴的一點俸祿和衙門裏的自有資金,根本就不夠用,就連每月三兩的俸祿銀子也被扣了四年。

一應開銷都得問荀芳語要,這實在是有損他一個大男子漢一家之主的尊嚴。好在上次販賣銅錢武新化送了點辛苦錢,才面前擺脫窘境。

他現在已經有兩個兒子,荀芳語眼見這就要生產。周楠痛感自己生育能力太強,在有生之年,才生十幾個孩子都有可能。

這些討帳精一但成年就會問自己要房子要土地要嫁妝,為人父母怎麽也得提前給他們準備好啊!

說到這裏,或許有人會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尋做馬牛。他們要想過上好生活,自己去奮鬥。

話說得輕巧,可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

周楠是有大名士的名頭,但他這個名聲來自抄襲前人詩詞,就其智商和讀書考試的能力來說,也就中等,丟在古人堆裏毫不起眼。基因先天不足,他也不指望兒子們將來中舉人中進士,當大官。

如果自己混得好,朝廷恩典,也就恩蔭一個孩子做官,其他的怎麽辦?

做鹽商倒是一條好出路。

到兩淮販鹽這事,周楠以前也和李偉父子提過,想拉起他們一起幹。

李家父子好象很動心的樣子,如今,此事倒是可以實施了。

周楠就將自己的思路和史文江講了講,最後道:“文江,我和李家父子矛盾頗深,可私人恩怨歸私人恩怨,利益歸利益。沒有永遠的仇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事倒是可以做。畢竟,鹽道和巡鹽禦史都是王府系的人,要想走通這條門路,沒他們二人不行。”

“我是這麽打算的,到時候弄個商號,掛我大兒子的名字,由嶽父和大舅哥出面,弄個三四萬引。到時候我和李家各占七三開,我七他們三。至於武新化等人的鹽引,也隨手幫他們一個忙,將來在場面上還需要他們幫襯。”

周楠越說越興奮,眼睛裏閃閃發光。

史文江搖頭:“這事成不了。”

周楠驚問:“為什麽?”

史文江:“李家父子最近倒黴了,自保都夠戧,哪裏還有精神去說鹽引的事情。”

周楠忍不住道:“堂堂未來的國丈國舅,誰人敢惹?好歹也得給點面子,不至於無法自保吧?”

“恰好有一人能整治他們?”

“誰,難道是裕王?”周楠問。

“不是。”史文江說:“是李王妃。”

周楠:“如果是李王妃要清理門戶,那別人還真不好說什麽?”

原來,事情是這樣。李家父子這幾年幹的事情實在有些過火,已經激起了朝野公憤。

先有遼東軍馬案,李家父子以次充好,中飽私囊,致使邊鎮軍心沸騰,接著是李高和嚴黨勾結為軍器供應生鐵。

前陣子,又為景王打造就藩的金銀用器。

他們卻不管,嚴黨是王府系的政敵,而景王則直接就是裕王的皇位競爭者。

這一對父子就是無原則,無立場,利欲熏心的小人。

本來,看到李妃的面子上,王府裝著看不到。

不過最近風向好象變了,裕王最近迷上了幾個新納的妃子,到李妃那裏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對她的態度也變得不客氣,動輒就是一通教訓。端午節的時候,李家父子進府赴宴,席間言行不當,觸怒了王爺。

王爺也不客氣,歷數二人劣行,命人將他們二人轟了出去。

李妃也知道自己在裕王那裏漸漸失寵,還好有她生了世子這根獨苗,可保地位不墜,但任由父兄這麽胡鬧下去她在王爺那裏的情分只怕會日間淡薄。

就下了嚴令,免出李高的所有職務,讓父子二人在家面壁思過,沒她點頭不得出府一步。

聽史文江說完這段話,周楠也是很無奈。據他所知,在真實的歷史上現在的裕王未來的隆慶皇帝是個嗜好聲色犬馬之徒,又喜新厭舊。在登基為帝之後,無女不歡,確實不怎麽寵李妃。好在他做皇帝不幾年,就因為服用丹藥暴斃命。否則,若是再生下皇子,子憑母貴要來爭儲君之位,這大明朝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模樣。

顯然,李妃也感覺到了危機。

別看李偉李高父子現在飛揚跋扈,任誰都不放在眼裏。其實他們的權勢來自李妃,李妃的權勢來自裕王,歸根結底卻是來自皇權。

沒有了李妃在後面撐腰,他們就是個山炮,甚至比周楠還不如。

看來做鹽商的事情找他們也沒用,需要擱置一段時間。

或許要等到嘉靖去世,裕王登基才弄得成。

問題是,真到那個時候,人家李偉李高搖身一變成為皇親國戚,未必就肯同周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