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弄巧(第2/2頁)

“時辰尚早,我此刻五內沸騰,心懷激蕩。也不要坐轎子了,你我安步以當車走回去。”說著話,他低嘯一聲:“澄清玉宇,還大明朝朗朗乾坤,正是我輩之志願!很幸運能和你共倡正義之舉。”

周楠看到他壯懷激烈的模樣,心中氣得吐血:鄒應龍啊鄒應龍,我上輩子是差你的還是欠了你的,你老是壞我好事。遇到你,老周我三生不幸。

就這樣,大明朝行人司行人周楠秉著革命同志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精神,再次被借調,進通政司暫代知事。俸祿工資沒有多拿一文,工作量卻上了一個台階。

通政司掌內外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述之件,俗稱銀台。也就是說,所有的奏折在最終遞到皇帝駕前的時候,都先得到這個機關走一遭。司裏查閱有不合規制的,提叫內閣參辦;如題本逾期的,則移交相關部門議辦。

從其職能來說,相當於後世的辦公室秘書機構外帶監察。

尤其是在弘治年後權力不斷被削弱,變成官員們升遷混品級的一個過度,沒多大意思。

如果司裏不想管事,也就是個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溝通上下,聯絡左右的傳達室。

可如果通政使欲有所作為,行檢察之責,也是很要命的。

國朝不少中央衙門的職責界線其實有的地方很模糊,重合的地方不少,也符合相互監督相互牽扯的的原則。

比如後世的紀律檢查部門分為黨派和檢察院兩塊,遇到貪墨案,大家都可以辦。只不過,一個走的是黨紀,一個走的是法律程序。

又比如後世檢查商品質量,工商的12315可以過問,質監局也可以插手。

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倒也完善。

周楠被調到這麽一個清水衙門,又是暫代,內心中不覺有些失落。

可等到地方之後,卻品出了些滋味,尋到了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