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嘉靖(第2/2頁)

嘉靖:“宋孔當罪責難饒,朕斷不能容,調動天子親軍,此風不可漲,此例不可開。一個小小的知府,今天能調動朕的孝陵衛,明天是不是可以調動九邊鎮軍,後天是不是就可以調動錦衣衛了。對了,裕王那邊是不是請旨褒獎此案有功的官員,你和內閣是什麽章程?”

黃錦:“安東知縣升職長蘆鹽轉運司。”

嘉靖也不沒說。

黃錦:“淮安府衙理刑廳知事升任臨清州判,內閣已經擬票,司禮監擬批紅。”

嘉靖突然咯咯地笑起來:“鹽運副使,從六品;州判,從七品,芥子大的食秩,吏部文選司的郎中就能批準,偏生要交到內閣,交到司禮監。怎麽,就因為他們是裕王的人嗎?朕還沒死,爾等就急著去燒王府的熱灶嗎?”

黃錦知道這是嚴重的指責,也不辯解:“老爺,這是禦案,下頭的人自然要謹慎些。”

“說到底是膽子小,沒擔待,又有小心思。”嘉靖道:“黃錦,你當朕剛才大發雷霆,其實,些須小事,朕可不放在心上。一兩百兵馬的調動而已,算得什麽?此番引得滾滾人頭落地,甚為無趣。此風若漲,豈不是唐時武後銅匭捕風捉影舊事,到時候人人自危,別人又當朕是什麽人?淮安理刑廳,叫周楠吧?”

黃錦:“是,老爺,臣這就去辦。”

“不然。”嘉靖想了想:“有罰必有賞,制度不可廢。不是有人說他身負冤屈,誤入吏流,前程盡毀,世人對他多有同情嗎?也好,朕就讓他做正經的官兒,授他行人司行人一職。再給他一個恩旨,允許他去參加科舉。”

“是,老爺,臣這就下去草詔。”黃錦心中一緊,知道那個姓周的小小的九品知事是激怒了天子了。

他作為司禮監掌印,侍侯皇帝多年,又親眼見證了嘉靖初年的大禮儀政治風波,見證了楊庭和、張璁、夏言、仇鑾等一大批朝堂大老的黯然下野,甚至人頭落地,對於這位玉虛宮主人的秉性實在太清楚不錯。

你周楠要搬倒淮安知府也不是不可以,大明朝講究的是以小制大。你無論告發他貪墨也好,枉法也好,可萬萬不能用謀反這個罪名。

一旦開了上綱上線捕風捉影,用小事就治人死命的先例,將來大夥兒還怎麽勇於任事,這政治風氣不就壞掉了?

最麻煩的時候,這事還牽扯到裕王府。陛下和王爺已經十多年沒有往來,你一個王府的門人一出手就動到天子親軍頭上來,這未免讓天子心中玩味。

周楠不是進士,現在被選進行人司,必然引發清流的不滿,進而對王府不滿。

王府這些年已是朝中清流的旗幟,周楠一個小小的秀才,要去考進士,談何容易。就算考中了,以吏員而進行人司,已是破壞了清流們秉執的人事制度和規矩,很容易就將這事埋怨到王府身上。

如此,王府和清流看起來密不可分的關系就出現瑕疵。

黃錦想到這裏,心中一驚,又苦笑:這位老爺的心思彎彎拐拐真多啊!這對父子,這大明朝的大當家和二當家……咳……得,那位周大人自求多福吧!

第一百六十二章文科的關鍵是記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