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單位新職位(第2/3頁)

做衙役,做師爺,直接面對的是黎庶百姓,有事處理起來立求簡單粗暴,在最短的時間內快刀斬亂麻。可現在蹲機關了,以往的為政經驗卻完全用不上,也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政績。

第二日,周楠帶著對新崗位的興奮和擔憂頂著熊貓眼去了府衙。

古人有官不修衙的傳統,說句實在話,安東縣的衙門破破爛爛的,又小,很多房子因為年久失修,暢風漏雨,每年都要簡單休整。而這府衙卻好大一片建築,都是白墻青瓦,顯得整潔。

在這樣的地方上班,應該是一件讓人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簽押房說明來意之後,等了半天,就有一個衙役過來引周楠進去。

跟著衙役一路走去,裏面又有不同。府衙分為前後兩部,不用說,後衙是知府居所。

前衙則是各大部門的辦公場所,分為正堂、同知廳、經歷廳、理刑廳、禮吏兵刑工戶六房。

除了這些部門,還要諸如巡檢司、江防廳、司獄司、課稅局等外派機構,分駐在城裏城外各處。

中國自古都實行的是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國家公務人員的數量都少。比如一個縣級政區,也就知縣、縣丞、主薄、巡檢四個官員,再加上縣學和六房典史,不超過二十個人吃皇糧。

等到了府一級,幾百萬人口,事務繁多,官員的數量就開始膨脹,衙門規模也大得驚人。

很快,周楠到了理刑廳,在院子裏等候。

和所有的衙門一樣,為了防火防盜防被雷劈,衙門裏都沒有大樹。

院子裏立了幾口碑,定睛看去,正是朱元璋所寫的《大誥》,內容不外是警告官員們要廉潔奉公,休要殘害百姓,否則國法難容。

周楠對朱重九這篇殺氣騰騰的文章嗤之以鼻,要想馬兒跑,總得喂些草。就知府衙門這規模,一年下來,沒幾萬兩銀子的根本就維持不下去。可一個知府的每年俸祿才多少,五十兩有沒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經歷、照磨,這幾大官員的所有俸祿加一起,不超過三百兩,還要養家糊口,要想做事,可能嗎?

這制度上先前就要缺陷,老朱家太天真太摳門。

內容毫無價值,倒是字寫得不錯,顯是名家手筆。

正觀摩著,推官就傳周楠進去。

淮安推官姓熊,名仁,身材不高,是個大胖子。此時天氣尚不熱,又是早晨,熊仁官袍的掖下還是有兩團明顯的汗濕。

同時到場的還有另外三個知事,周楠上前一一見禮。

明朝下級官員見了上司,也沒有跪拜一說,只作揖了事。正要五體投地,那是覲見皇帝時才有的禮儀。

當然,你如果有資格見到天子,起碼也是四品以上的高官,也不用下跪。

周楠暗自慶幸自己穿越到的是明朝,如果穿去我大清,官場往來,見到比自己職位高的人就下跪磕頭,非憋屈死不可。

熊仁倒沒有什麽架子,一把扶住周楠,豪爽地笑對身邊的幾個手下道:“各位,你們成天不是在本官面前說起咱淮安府出了個寫得一首好詩詞的周子木嗎,今天這人就在你們面前了。”

周楠心中失笑,這話聽著怎麽像是總算捉到一個活的了?

他分別和三個知事見了禮之後,又說了自己還有些私事需要處理,能否請三天假?

熊仁大方地說:“也對,周知事昨夜剛到,以後又要在府城安家,確實有些瑣事需要料理,準了。你先去自己房中看看以前積下的卷宗,明日就可以休沐。”

又有兩個衙役過來將周楠帶去一個大約三十平方的房間裏,說以後這屋是知事老爺視事的場所,另外,他們二人也歸周知事使用。

窗明幾凈,坐在辦公室裏,看著院子裏一樹開得正艷的海棠花,看著屋中殷勤侍侯的兩個隨從,周楠到找到了一些做官的感覺。

禁不住心中感慨:其實坐機關也不錯,難得悠閑,油水少一點也可以啊!

其實,這個職位油水一點也不少。周楠今天第一天來報到,雖說請了假,卻不好意思立即就走。就抽出積下的卷宗看起來,熟悉起工作。

看了一上午,午飯自在府衙的夥房吃。

下午的時候,正當周楠準備打盹午休,其他三個知事陸續來訪。

一交談,周楠才明白這工作其實還是有很多油水的。理刑廳負責的是刑獄,如今淮安府天下太平,也沒什麽刑案。又因為是商業大城,民間商業沖突頗多,一經手,平均下來每月每人五六兩銀子的好處還是看得到的。

說了一下午閑話,按照衙門的慣例,新人到任,推官要做東,請周楠和眾知事去吃酒接風。

熊推官說了,周楠能詩能詞,最近城裏青樓女子都在傳唱他的詩詞。今天這個場宴會就設在城中最大一家勾欄《綠珠樓》中,到時候,大家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狎妓,不宜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