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基礎工作人員的油水(求推薦票)(第2/3頁)

果然,兩日之後,第一筆收入到手。

事情是這樣,既然對倭寇的戰爭打到現在已經有長期化、擴大化的趨勢。凡戰必有死傷,傷員都需要救治,庫房裏自然儲存了大量藥材。

中藥藥材中除了少量的礦物之外,大多是動植物。這中東西不耐長期保存,加上江南地區氣候潮濕,庫房裏不少藥材都生了黴,這東西自然是不能給將士們吃的,需要逐一淘汰掉換成新藥。

當然,涉及到大筆物資的銷毀有一整套嚴格的程序。需要上頭派人來逐一查驗,登記造冊,然後收繳上去在規定地點焚毀或者掩埋。

制度是制度,但執行制度的是人,其中難免有漏洞。

所謂銀子是白的,眼珠子是黑的。於重九這個老軍戶就在這些過期藥物上動起了腦筋,準備以好充次,悄悄地將一批藥材報個過期,中飽私囊。

不過,他這人沒文化,就算有心,有膽,也為這個能力,帳你會做嗎,知道怎麽平帳嗎?

可見,做貪官汙吏也是需要能力的。身為一個草包,腐敗無門,確實悲哀。

這也是於重九那日見周楠算術了得,又是個沒有身份沒有任何背景的流民,一心要把他招到自己手下的緣故。有了周楠這個帳房師爺,發財大計終於可以實施了。

雨已經停了,天氣一日日熱起來。再過得一月就要入夏,江南乃是懊熱、苦寒之地。夏天打仗必然會有中暑、和疫情爆發。所以,倉庫裏又備下了大量的減暑降溫的藥材。

很快,就有外地的藥材商找上門來低價求購。

於重九將一批藥材賣轉手之後,得了二十多兩銀子。自拿了十兩,另外十兩,兩個兵丁一人三兩,周楠因為要作帳,得了四兩。

於大使初戰告捷,心中歡喜,大方地出了三兩銀子,購得一腔羊,煮了一大鍋,又買了酒,犒賞三個得力手下。

周楠一陣無語,吃了半斤黃酒,終於忍不住調侃起於重九:“大使,咱們這算不算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我感覺這錢拿著有些不好。”

一個兵丁笑道:“周師爺你是讀書讀迂腐了嗎,每年朝廷給了那麽多軍費,可落到軍隊手上,能夠有個三成就算是不錯的了。還不是層層克扣、挪用。你道是咱們貪,可上頭貪得比你我厲害多了。就拿每年用海船運去遼東關寧的軍用物資吧,先是戶部扣一部分,接著兵部扣一部分。到了山東,巡撫衙門那裏又要扣一部份。朝廷問起來,這麽多物資哪裏去了,回答說遇到風浪,飄沒了。掉水裏去了,怎麽查?”

周楠:“層層克扣,那不是耽誤事兒嗎?如果前線有戰事,物資不夠,朝廷就不怕打敗仗嗎?”

於重九插嘴:“這事朝廷也門清,自然有應對的法子。比如打一仗需要三萬兩銀子軍費,為了保證這三萬兩不被克扣光,就會特意多撥七萬讓各部分潤。”

周楠一陣無語,這不是制度性的腐敗嗎?也對,明朝老朱開國時給官員定下的俸祿實在太低,要想維持衙門運轉,各級官員得自己想轍。這種克扣,說穿了就相當於養廉銀子。

其實,要想杜絕腐敗,只能全額撥款。最後算下來,總數也差不多。

默許各級官員層層克扣,也算是明朝的潛規則。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因為依靠的是官員們的自我道德約束,不好界定。

到清朝中期,雍正實在忍受不了官場的腐敗風氣,這才定下火耗歸公,然後每年給官員們發下大筆養廉錢的制度。

周楠好歹也是來自法治社會的現代人,尚有羞恥心:“我還是感覺有點昧心,咱們這裏把藥材弄走了,前線將士怎麽辦?”

一兵丁不樂意了:“周師爺,你這麽說話就沒勁了。你若不想要,把手頭的銀子分給咱們弟兄就是了。”

於重九道:“自己人別鬧生分了,周師爺是個善心人。其實,庫裏的東西多著呢,咱們報損的這點東西不過是九牛一毛,上頭也是默許了的。實話告訴周楠你,咱們是薊州鎮的軍戶,蘇松道不會給咱們開軍餉的,就是叫我等籌。靠山不吃山,難不成叫我們餓死?”

“是是是,我們是貪墨了。可弄的這點小錢除了我們的軍餉,還包括開拔錢、戰時的賣命銀子,戰後的犒賞。算起來,也差不多。”

周楠這才明白:“原來如此,合著這錢本就是我們該得的,卻搞這麽多彎彎繞饒。”既然不是犯罪,那就沒任何問題了,心上總算好過了些。

又忍不住想,明朝的軍制夠混亂的,操蛋的規則實在太多。難怪後來張居正改革的時候,要大刀闊斧地整治軍隊。

於重九:“明白了吧,周師爺你是新來的軍戶。咱們軍戶和外面的民戶不太一樣,自有軍隊自己的規矩。來來來,咱們緊吃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