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最後一夜(求推薦票)(第3/3頁)

“……我朝銀價,說倒底是以糧食為核價標準的……糧少,銀貴;糧多,銀賤……”

周楠大膽地將心中那點可憐的經濟學知識大約說了一遍,雖然其中頗多謬誤,但用來糊弄古人也足夠了。

王主事聽得入神,良久才點點頭:“倒也有趣,果然留心之處是文章。本官對朝廷本次試行改土為桑也有保留,這才來你縣勘察,也是想看看新政實行的效用如何。正要上折子反對此事,你這個觀點甚是新奇,老夫倒想借用一番。”

沒錯,王若虛作為一個老派人物,自然有著明朝所謂清流的稟性。朝廷但凡有新政出台,不看對不對能不能實行,先反對了再說。反正說別人不對是容易的,即便新政最後獲得成功,也能以一句“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了之。如果恰好說對了,那就是可以大大自誇一番:“看吧,老夫當初就說這事不可行,說對了吧?”

反對總是比建設要占便宜的,又能刷聲望,這也是明朝中後期言官清流大行其道的緣故。

再者,在嘉靖後期,朝廷的政爭已經開始有越演越烈的跡象。凡事不問對錯,只看立場。

王主事當初可是彈劾過嚴嵩的人,改土為桑是嚴家父子弄出來的,無論如何,先彈劾了再說。他正在思索正寫這個奏章,也正頭疼。今上是個愛錢入骨之人,眼睛裏只有銀子,海貿確實能夠帶了豐厚的利潤。要想說服皇帝,卻不是那麽容易。

周楠剛才這席貨幣以米價為本位折算財富增減的觀點別開生面,讓他如同醍醐灌頂。

王若虛這些日子正打主意上個折子彈劾嚴嵩,作為一個老式文人,像這種奏折其實是有套路的,不外是說嚴閣老投機取巧,揣摩聖意,其心可誅,反正專一在道德上對他發動猛烈攻擊。至於效果嘛,夠戧。

周楠這個思路,正好切中了皇帝愛財的秉性,觀點新鮮。如果陛下看了,雖然未必會盡廢新法,也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民間多有奇能異士,這小子倒有幾分才幹。

聽到王若虛這麽說,周楠忙道:“小可也就是胡言亂語,不成體系,自然需要老大人完善,大老爺若要用乃是周楠的榮幸。”

王若虛點點頭:“好吧,你退下吧!今日老夫受了你的啟發,也算是欠了你一個人情。你既然來找到老夫,估計也是領了史知縣的命過來探本官口風。某若這樣讓你空手而歸,未免不近人情。回去告訴你們知縣,這次安東改土為桑做得好,史傑人勇於任事,當得起能吏幹員卓異六字,下去吧!”

到這個時候,這次外察總算結束,史知縣平安,自己這口典吏的鐵飯碗也保住了。

周楠大喜,謝過王主事,剛垮出門,後面王若虛突然一笑,問:“老夫只聞有桑蠶、柞蠶,這淮安的蠶也怪,竟然能吃白蠟樹葉。”

周楠如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