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談談打打

沒有聖旨,只有軍機處下發的一道行文,嚴厲的斥責了一番沈從雲。其中甚至用上了“置祖宗於何地?”這樣的嚴厲措辭。大清朝以孝治天下,祖宗留下的都是好的,祖宗規定的,都是不能變的。這很有一點兩個“凡是”的味道。

“閉門思過一個月,上道折子自行請罪,停欽差談判副使一職。”這樣的一個處罰決定,還是由軍機處和總理衙門下發的,多少有點一種大人打孩子,傷皮不傷骨的味道。

沈從雲閑了下來,在宮裏頭的陪著慈禧的毓秀倒也淡定,每天依舊是陪著慈禧,說說閑話,看看戲碼,沈從雲的事情似乎和毓秀一點關系都沒有,毓秀也沒有說一個為沈從雲辯解的字眼。

中日之間的議和在洋人的幹涉下終於開始了,之前一再強調李鴻章必須去日本談判的日本人,這會子灰溜溜的來到天津,還是伊藤博文親自帶隊。

這麽一種前倨後恭的態度,還不都是戰場上打出來的結果?稍微有點腦子的,都能想明白這個道理,那些即將邁步走進龍門,用筆墨來博取功名的舉子們,自然也都是這樣想的。

天色微明,三聲炮響!

“開龍門!”

等候許久的舉子們,魚貫而入。排在隊伍中的康某人,此刻不由的擡頭,回望著紫禁城的方向。

天津廣東會館內,忙碌了幾天,足足寫了幾萬字的孫先生,整理好這幾天辛苦的結果,仔細的拿針線按照次序將稿子都裝訂好。

“逸仙,你這都忙著寫的什麽?又是一夜沒睡吧?”陸皓東笑著進來,伸著懶腰打著哈欠,一副剛睡醒的樣子。

“沒什麽,就是對比了一下立憲維新跟廢除帝制的優缺點。中國人的頭上習慣有天子的時間太長了,不徹底的砸爛帝制,還會有新的皇帝。”孫先生悠悠長嘆道。

這話如果讓沈從雲聽見了,肯定會感慨道:“振聾發聵!”

不過這份文稿擺在沈從雲的桌面上時,沈從雲卻沒有時間去看,也不需要看。立憲和民主,孰優孰劣,沈從雲在過去的歷史書上看的很清楚了。

沈從雲只是拿起筆來,在孫先生送來的文稿上寫下了一行字道:“試目以待!”便原樣送了回去。

和談開始了,伊藤博文昂首挺胸的走上談判桌,心中無限悲憤與忐忑。戰前的伊藤內閣,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危機時刻,發動甲午戰爭轉移國內矛盾,本來是一招相當高明的棋,戰爭初期的連連勝利,似乎也印證了中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強大,通過戰爭能謀求的利益也許超乎預計也未可知。所以,在張蔭衡、邵有廉到達廣島後,伊藤以全權不足拒絕了和談。

誰曾想戰局即將全面勝利之際,一直以來雖然也很重視,但是重視不足的沈從雲和他的新軍突然冒了出來,一夜之間一切都變了,日軍的勝利如同陽光下的肥皂泡,綻放出五彩的顏色後,瞬間破滅了。

收到國內的電報,張蔭衡和邵有廉也收拾收拾回國了,早知道就跟他們談就是了,何必貪多呢?

眼下,和談是伊藤內閣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能在談判桌上,獲得足夠的利益,這樣還是能消除國人的不滿,帝國還是能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出現的,正如朝日新聞上寫的那樣,“在消滅清軍大量有生力量後,考慮到補給線過長,在達到了預期的戰略目標後,皇軍做戰略轉進,以期再戰。”

另外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是,英美俄三國對日本的支持,準確的說是慫恿。英國人的目標是利用日本來牽制俄國在遠東的發展,穩固其在長江中下遊的利益。美國人,則希望中國全面的開放,俄國人就別提了,就是要日本擺出一副大打特打的架勢,他們好從中漁利。

從另一個門進來的是李鴻章和奕忻,這兩位主要談判代表,內心也是非常的不安和忐忑。李鴻章還好一點,他擔心的是談判桌上萬一嘴巴不嚴實,賣的太多,一世英名就此盡毀,北洋恐怕也要易手他人了。同時慈禧強烈的求和欲望,使得李鴻章左右為難,有點夾縫中求聲生存的味道。

東山再起的奕忻,則完全是另外一種心態。宦海沉浮多年,這位當初差點繼承了大統的恭親王,實在是太清楚頤和園裏面哪位的手段了。如今的奕忻,當真是進也憂,退也憂,絲毫都沒有因為重新出山而樂的心情。

中日和談的主持人,是美國公使田貝。雙方互交國書後,伊藤博文盛氣淩人的站起笑道:“恭親王和李中堂作為清朝的柱石之臣,能夠聯袂出席談判,實在是出於誠心。”

李鴻章起身沖著列席談判的三國公使拱手後,這才對伊藤博文道:“關於和談的誠意,我們也從伊藤首相的親自來到中,感覺到了誠意。正因為感覺到了伊藤先生的誠意,我國自然也要以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