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賣國和約

盛宣懷一陣沉吟,面露憂色道:“兵事!”

這一問,沈從雲心裏就對上號了,眼下法國為侵吞越南之事動了刀兵,從歷史上來看,早期以剿匪為借口進入越南清軍望風而逃,不戰自敗。軍事上的失利導致李鴻章畏懼法國人的軍事力量,進而主張求和。李鴻章甚至說:“以其兵連禍結,日久不解,待至餉銀匱絕,兵心民心搖動,或更生它變,似不若隨機應變,早圖收束,有裨於全局矣。”

李鴻章說的這些話,很是為後世詬病。盛宣懷身為李鴻章倚重的大員,心裏替李鴻章著急,問起法國的事情就很自然了。

斟酌一番,沈從雲覺得很有必要在此刻說點什麽,貶低一下法軍的戰鬥力。至少歷史上中法戰爭,在軍事上中國並不處於下風。

“法蘭西為歐洲共和制國家,從歷史上來看,拿破侖時代法軍曾橫行歐洲,乃世界一流的強兵。”沈從雲這番開篇,說的盛宣懷心中一抖,沈從雲接著話鋒一轉道:“不過,自拿破侖之後,法軍於普法戰爭中慘敗於普魯士,一紙《法蘭克福和約》,法蘭西竟被解除了正規軍的武裝,賠了50億法郎不說,還割讓阿爾薩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成就了普魯士霸業的同時,從此也淪為世界三流國家,不復從前矣。”

這話說的盛宣懷眼前又是一亮,不由追問道:“如此說來,法軍不足為懼乎?”

沈從雲一副肯定的樣子,不加思索道:“那是自然,以在下看來,李中堂大人……。”提到李鴻章的時候,沈從雲朝天拱手,然後繼續道:“經營多年,裝備精良,士卒勇悍。如不是為將者貪生怕死,不戰自逃的話,我軍遭遇法軍必勝。”

這話又算是說到點子上了,1883年12月11日,法軍以六千兵力進犯越南山西,雲南巡撫唐炯不戰而走丟了山西。1884年3月7日,廣西巡撫徐延旭躲在距離前線白寧幾百裏外的涼山,前方將領遇敵則逃,白寧也丟了。這才導致的朝野震動。

因為沈從雲話裏有維護李鴻章的意思,盛宣懷不由贊同的頷首道:“沈兄所言甚是,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我大清不過20年太平,兵事竟已敗壞至斯令人痛心疾首,徐延旭、唐炯有負聖恩,其罪當誅。想我大清數百年基業,時至今日,朝廷竟罕有可用之才。”

想到因為越南戰事導致李鴻章宿夜憂嘆,剛得了李鴻章護佑的盛宣懷,不由的狠狠的道,接下來又感慨一句。

話說到這裏,沈從雲心中倒是微微的一動,暗道盛宣懷是李鴻章親信,要是能由他介紹給李鴻章,靠上這顆大樹並好好利用,沒準能做出一番事業來。想到這裏,沈從雲險些開口相求,正欲開口之際,一擡眼見盛宣懷正斜著眼睛窺視自己,心頭不由的一驚,後脊梁猛的冒出冷汗來。

好險!適才心中還是急了,盛宣懷不是普通人,無端的相求引見,沒準被人當做別有用心之徒,總要做出一點事情來,顯點本事,讓盛宣懷生了愛才之心,主動提出才是正道。

沈從雲做出意興闌珊之色,輕輕的一聲嘆氣,站起神來朝盛宣懷拱了拱手道:“盛大人,大恩不言謝。在下身子已大好,不好再討擾府上,尋思著明日自便離去,他日有緣,必報大人之恩。”

盛宣懷還等著沈從雲開口毛遂自薦呢,原本最後一句感慨,就是給身從留個順著上的台階來著,不想沈從雲開口竟然是要離開。

“怎麽?子歸這就要走?”盛宣懷心中一急,直接叫上了沈從雲編的字。

“不走又能如何?想我先祖客居他鄉,日日不忘回歸,只恨生不能再見故園,死不能得進祖墳。這才為從雲起了個‘子歸’的字。不想自西洋歸來後,一路走來,所見所聞,官場之黑暗,民智之閉塞,無不令人心憂似火,偏生一生所學無用武之地。子歸不才,願回故裏,興辦學業,將一生所學傳於後人,為開化民智盡綿薄之力。”說罷,沈從雲拱手要退下,盛宣懷搶上前一步,拉住沈從雲的手,急急道:

“子歸差矣!當今李中堂,首開我大清實業興國之先河,辦工廠,開礦山,購兵艦,興辦西學,急需大批人才,子歸如不棄,可暫居寒舍,容日後在下引見於李中堂如何?”

沈從雲沒想到,盛宣懷直接提出引見的事情來,覺得就這樣去了,李鴻章就算肯見,也未必肯用。沉吟一番,沈從雲沉聲道:“大人錯愛來,在下不才,於英吉利、法蘭西語言一道倒也嫻熟,眼下倒可以為大人做個翻譯。只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前世為了考碩士學位,英語是拼了命過了六級的,畢業後又在外貿公司做事,沈從雲的英語口語倒也是過得去的,後來因為業務需要,沈從雲還自學了法語,談不上精通,但給盛宣懷做個翻譯綽綽有余。沈從雲心裏打的主意是跟在盛宣懷身邊,尋機表現幾次,日後待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