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信心(第2/2頁)

“各位叔公莫亂,此事小侄自有主張,到底是誰對誰錯,日後自見分曉。”

什麽浮財不要緊,這些家夥多半將自己錢財守好了,公中的錢大頭都是宋錢度的,交上去當然不心疼了。

俟宋錢度回到自己屋中,妻小自是圍了上來,其妻擔心道:“相公,說來說去還是和皇帝鬥,憑張平虜再厲害亦恐怕沒有辦法頂的過皇帝,若是滿江南士紳也一心還罷了,現在看來大家是盼著我宋家倒黴,這樣的話,硬頂怕是真的不成了。”

宋錢度嘆息一聲,搖頭道:“現在這局面,已經不是交銀子就能無事的局面了。”

一句話說的各人大驚,想想卻也是這般道理,當下各人都是愁腸百結,幾個婦人,險險便哭出聲來。

“平虜不會放著我在此不管。”宋錢度無論如何不會相信自己被拋棄,這是他多次前往遼陽,了解遼陽那邊情形之後方有的自信,不過這些和眼前的人卻是怎樣也說不明白,他知道南京雖無稅監,而且南京勛貴和大官多,又是東南政治中心,是以萬歷雖然荒唐卻不會放人到南京胡鬧,但就算如此,李文昭也是已經舉家搬遷,只將生意委托給本家幾個掌櫃,本人卻是帶著家小已經搬到遼陽去了。

若是數年之前,相信不僅宋錢度,就是李文昭也不會下此決斷。可眼下的事明擺著的,大明這邊是皇帝帶著不守法度,隨意妄為,說是國用不足,暫苦吾民,其實都是斂財的借口。國用不足當以國家政令法度來更改稅制,或是做一些正式的嘗試,皇帝派家奴到民間來明搶算怎麽回事?而遼陽那邊卻是法度森嚴,有些事不要說普通的官員,便是惟功也做足了守法的姿態,惟功入主遼陽十年,從來未聽說有以權壞法之事,諸般行事井井有條,各司權責分明,對普通的百姓和工人都能護衛有方,更不要說商人了。

上回商會之事,事非十分分明,並不是遼陽開始有意打壓商人,只是在維護工人與商會之間的平衡,不僅如此,在商會門前惟功發表的權力制衡的言論,更使宋錢度和李文昭等人如推窗見月,更見世間道理分明。

事後商會也未曾受到一點打壓,只是唐志大將商會之主的位子讓了出來,商會權力不僅未被削弱,反而有所增強,對各司的監督,漸成體制,現在財務和稅務相關各司,每月都會接受一次商會的問詢,工會,商會,農會,各種協會在遼陽也成立了,將來要成立評議大會,每年對遼陽的施政進行一次監督。

還是惟功所說的,權力太過分散,容易事權不一,扯皮誤事,所以遼陽的權力仍然緊握在總兵府下的中軍部和各司之中,不會分給他人。而沒有約束的權力又容易使人犯錯,有些錯誤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權力部門與下頭多溝通,商議,總能出台一個各方最容易接受,施政也最方便的方案出來,一味胡來,浪費資源和人力,招致不滿,管得過多過細,自然也就是將所有的責任背到了有司身上,有了評議會,能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將施政的弊端分一些給各大行會的頭上,其實是有利無害。

在輿論管制上,也是盡可能的放松,只是對敵對一方看的特別嚴厲,不使人有魚目混珠的機會而已。

遼陽這般的情形,不僅是勢力和實力蒸蒸日上,不停進步,實際上對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是與日俱增,這般情形之下,李文昭才毅然北遷,宋錢度也是存了到遼陽安身的想法,這邊的生意固然要緊,但最要緊的當然還是人身安全,再樂意冒險的資本家也不會真的喜歡在刀尖上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