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拒絕(第2/2頁)

這韓克誠連連冷笑,漢語也說的十分順暢。當時的朝鮮兩班子弟,自幼學習儒學,同時學漢語,練習漢字,若非如此,根本看不懂朝廷的典章制度和任何的典籍,自然也沒有辦法當官。不過看這韓克誠的態度如此惡劣,根本就是油鹽不進,一個正常的有智識的官員,自有做事的章程,明軍遠道而來,兩邊又確實可以合作剿滅那些在邊境來回跑的野人女真,不說真正合作,最好保持良好關系也是應該的,這廝卻是根本一口回絕,連考慮的余地也不留,果然是一個真正的擁有貴族血統的兩班子弟啊。

郭宇碰了一鼻子灰,再堅持下去,這姓韓的怒了,很可能上報朝鮮中樞,朝鮮那邊當然會上報給明朝中樞,這事情就弄的超出控制範圍以外了。固然遼陽根本可以不鳥朝廷,但過早的和朝鮮決裂,也絕不可能是遼陽高層現階段在考慮的事。

當下郭宇只能做出決斷,帶兵回轉,好在在他的身後建立了一系列的補給點,回師還不至於狼狽,還可以沿江布防,這樣朝鮮那邊有變的話,也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看到明軍回轉,韓克誠才放下心來,對明軍將領所提的合作的建議,他根本沒有考慮,在他看來,女真不過是些許邊患,了不起叫那些蠻子搶些邊民的財貨去,擅自和明軍接觸交流,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邊郡不守,他最多被削職,如果陷入麻煩之中,引發黨爭,他可就萬劫不復了。

朝鮮學大明的糟粕是學了個十足,好的沒學到,壞的全部學的爐火純青,朝鮮的黨爭比大明的更加嚴重,什麽東人黨西人黨,鬥的不可開交,兩黨內部又分南人黨北人黨,真真是亂成一團亂麻一般,韓克誠是西人黨的成員,剛剛上任不久,若是出了什麽漏子叫東人黨那邊知道了,亂蜂蟄頭的滋味可是絕不會好受。

國事和百姓如何,才不會納入他考慮的範圍之中呢。

“兵使大人,明軍似乎真是好意。”

一個朝鮮將領上前稟道:“以往明軍無力深入,是以我軍只能獨立對抗女真,若是果真明軍常駐於此,與他們共同剿滅那些韃子,似乎更加合算。”

韓克誠擡手一鞭便是抽過去,罵道:“合不合算,該怎麽樣,是你這個不識字的村夫能隨意亂說的嗎?”

朝鮮的兵權,向來掌握在兩班之中,各地的兵使,中樞外派的觀察使向來都是兩班子弟擔任,地方上的這些下級將領,如何能被兩班出身的高官看在眼中?

那將領吃了一鞭,也不敢還嘴,連生氣的模樣也不敢作出來,趕緊跪下請罪,韓克誠也懶得理他,自回城將息去了。

這件事,他連上報的興趣也沒有,在地方為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的上報了,朝廷那邊肯定吵成一窩蜂,最後還得把矛盾上交,請示大明朝廷,多出來的事非肯定得算在他韓某人頭上,他自王京出來,那邊的情形再熟悉不過,才不會給自己找這種麻煩。

……

……

“這樣說朝鮮真是爛透了啊……”西花廳中,惟功也是無奈的笑,他的很多布置並不一定會成功,提前和朝鮮的接觸,顯然就遭遇到了完全的失敗。

隨著郭宇等人抵達圖們江畔,寬甸一帶的駐軍將領也奉命和鴨綠江對面的朝鮮駐軍接觸,果然和圖們江這邊的一樣,遭到了毫不考慮的拒絕。

朝鮮一方,根本對所謂的聯合打擊女真毫無興趣,對明軍更抱有極大的抵觸和不信任的心理。

這倒也難怪,小國寡民,閉關自守,這樣的狀態才叫他們覺得安全,和大明他們更多是在文官使團經常入覲的層面上,更多的接觸就不願意了。

而且明朝以前確實經常壓迫朝鮮,成祖年間經常強迫朝鮮入貢土物,包括宗女,太監在內,對一個國力貧弱的小國來說,也是十分沉重的負擔。有這種過往,朝鮮和大明之間也不似後人想的那樣鐵板一塊,表面和睦的背後,是彼此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