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請辭(第2/2頁)

“不,老大人和沈老大人的苦心,學生心中明白。只是,學生近來感覺朝堂中亂象頻生,此時於其在京為官,不如退居一時,在地方上來的更好一些。”

趙志臯初聞有些意外,不過轉念一想,這個學生和同鄉靈慧天生,就是外圓內方,骨子深處還是有些迂腐,書生氣重了一些,若是能脫離自己的庇護,得到一些磨練,對他的成長倒也有好處。

有此一念,便也不阻止了,只道:“你有什麽具體的打算?”

“學生打算去遼陽大學堂……”方從哲灑脫的道:“那邊有李卓吾,見見面,聽他講講學似乎也不壞。”

遼陽大學堂在開辦之初在士林中是笑話,根本不能和嶽麓書院這樣的老牌書院比,後來慢慢的收羅當世名士,這麽多年下來,從這個學堂裏出來的舉人有四百多,進士也有二十來人,在當時一般的書院來說已經難能可貴。這也是托了萬歷一掃張居正過往施政方針的福,在張居正年間,可是禁止講學,禁毀書院,現在各地書院和講學的風氣都有所反彈,不過再反彈也不是一兩日的功夫能恢復的,當年張居正殺何心隱,禁書院講學,甚至強行關閉了大量的書院,這種摧殘真不是一兩天能恢復的,遼陽的大學堂卻是在張居正執政末期就開設,當年也是獨一無二獨一份,也由此引了不少鳳凰棲息在大學堂這根高枝之上,現在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不要說李贄等名流大儒帶去的名聲,就光是一個書院能出幾十個進士的實力就已經夠恐怖的了……進士及第,這可是讀書人一生最頂級的榮譽,很多人二十來歲中舉人,可能四十歲才中進士,甚至考到五六十歲也是常有的事,一個書院,年年都出進士,實在是一件恐怖之至的事,就算最老牌的嶽麓書院也不敢打這種保票,更何況大學士已經出了幾百個舉人,近年來越出越多,已經呈井噴之勢……這還是遼陽不重視應試儒學的結果,如果把資源傾斜到應試儒學上來,還真不知道能考出多少舉人進士來。

以遼陽這樣的地方,原本是文教極為落後的地區,有明一代,江南和江西,還有老牌進士大省福建都是出人才的地方,別處地方,特別是北方就要差的很遠,國初時,為了南北進士榜,朱元璋還大開殺戒,強行把北方進士名額提升上來,為了南北平衡,老朱也是用心良苦。但事情的發展是不以皇帝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有明一代,仍然是南人占盡了優勢,一直到清軍入關,北人投效的快,很快在中樞占據了主動,這才結束了由南人治北的大明政治生態傳承,不過南人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又在清廷中樞展開反擊,一直到清朝滅亡,所謂的南北之爭都沒有結束,中樞的軍機大臣,南北漢臣一定要各有一員,也算是不得已的平衡做法。

當然這些是題外話……問題的關鍵就是遼陽發展之速,卻是到了方從哲這個南人青年官員中的佼佼者也心向往之的地步,趙志臯初聞有些意外,既而卻又感覺不意外……對遼陽的種種,他這個部堂高官也早就聽了滿耳朵都是,看著一臉堅決的方從哲,趙志臯嘆口氣,揮手道:“要去便去吧,只盼你收收心,磨礪一下自己,將來這朝堂大政,終究還是看你們的。”

方從哲心中明白,若無遼陽的種種,自己也就隱忍了,相機在這朝堂中一直向上,待自己能掌權時,再從容彌補以前這些當政者的過失。

但有了遼陽種種,眼前的朝堂在他的心裏已經是一間破茅草屋子,到處都是漏洞,到處都是不可忍的破敗衰草,這樣的地方,呆著連呼吸也不暢了,更何況去當這個裱糊匠人?

除非是推倒重來,不然的話,他是絕不願再來趟這種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