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協力(第2/2頁)

到萬歷十八年九月底,皇帝允準開礦,同時派出稅監,核理催繳地方工商稅賦。

派出太監梁永,楊榮,馬堂,高糶等人,或去雲南,或去遼東,或去天津,陜西。

同時派錦衣衛和府軍前衛諸多指揮,千戶,協同太監前往地方。

這也是給勛貴和武官們分潤好處,太監掌總打頭,任礦使稅監,錦衣衛和府軍前衛的軍官們多半依附在勛貴世家之下,好處當然不是他們全得了,各家勛貴親臣會商量好了底盤,然後跟行太監的隨員派遣,當然是由各家分配,誰家派的人多,當然拿的好處也就越多。

這是一塊大肥肉,中旨一出,太監和全城的勛貴,親臣,各家都是彈冠相慶,而始作俑者,首先倡議的張惟賢,當然也是成為眾口交頌的對象……誰都知道,表面上是仲春和張懋奏請開礦,其實是張惟賢一直在推動此事,除了他,勛貴中也沒有別人有這樣的力量做這樣的事。

“反了,反了,當真反了。”

王家屏須發皆張,怒不可當,猶如一頭憤怒的雄師。

這一次內閣倒是有同仇敵愾的感覺,原本是要給皇帝施壓,叫萬歷拿出內帑來共度時艱,這位爺倒好,直接派人開礦收稅去了,而且繞過內閣,六部,直接把文官體系拋開,自己甩開膀子單幹去了。

這一下不僅晉黨不幹,江南和閩浙相關的利益集團肯定都得急眼。各人就算自己想當清官,家鄉的親族也不幹,這一次,算是內閣挑頭捅了馬蜂窩了。

“根子出在張惟賢身上。”王錫爵是江南系大佬領頭人物,這一次派礦使還沒有到江南,稅監也沒出來,但誰都知道,江南是最富的地方,而且向來民風刁頑,收稅就從來沒有收齊過,不論是田賦還是工商稅都一樣,這一次派出稅監的重中之重肯定是蘇州常州松江各府,揚州杭州湖州也一個跑不掉,這些太監加勛貴親臣派出的跟班,不把江南一帶攪個腥風血雨絕不會算完,這事兒還真是內閣聯手惹出來的麻煩,王錫爵悶聲道:“我今日得到風聲,這事兒張惟賢運作很久了。”

他的話得到了王家屏一個鄙夷的眼神,事情都發生了才得到風聲,這算什麽風?況且現在皇帝已經下了旨,再追究誰的責任也是於事無補了。

“彈劾吧。”許國也悶悶地道:“內閣上個公疏,直指張惟賢操練內操,一手掌握錦衣衛,又唆使皇上派出礦使稅監禍亂,居心叵測,奏請皇上罷其官,撤銷其奏議,否則,內閣將不惜決裂。”

“這一次要幹就得幹到底!”王家屏擲地有聲地道:“要不然內閣就真的成了笑話了。”

此前張惟賢一直針對他個人,內閣裏不乏看笑話的,他也是有言在先,如果還把他推出去當槍使,就算晉黨要倒黴,他也不會當這只出頭鳥。

“自然。”

“我等公疏奏上,當然一並進退。”

“絕無異議。”

看到眾人都無異議,王家屏也是一喜。內閣現在還有四個大學士,眾口一詞,自嘉靖以來內閣威權日重,皇帝也得口稱先生而不名,只有正式詔旨才稱官職名諱,四個大學士一起慣烏紗帽,不信扭不回這件事來。

“臣等惶恐謹奏……因大工並兩宮修繕事派遣礦使稅監事,臣等期期以為不可……錦衣衛官張惟賢,居心叵測,實不能再奉待皇上左右……”

因為寫的是密疏,內閣四閣老全部署名於其上,接著叫來中書舍人,用火漆封了,立刻送到宮中去。

“但願能奏效吧……”王家屏撫一撫額頭,頹然道:“我實在沒有太大的信心,不過也只能如此。若此番皇上不能納吾等諫言,本官就只能辭官了。”

當執政首輔七月,就落到必須請辭的地步,王家屏也是神色黯然。他更難過的就是很難和晉黨中人交代,陜西稅使已經定了,山西必來也逃不掉,山陜一體,不知道晉黨之中,會有怎樣的軒然大波在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