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閣議(第2/2頁)

各人這才明白,首輔在這裏唱的是哪出戲。

王錫爵這一下也是十分頭疼,戶部是他的該管,許國管兵部刑部,余有丁管禮部,王家屏掌總,六部的事都能過問一下。

“沒錢啊……”王錫爵一臉的牙疼的樣子,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起來。

“去年年尾甘肅河南陜西山西諸省遭災,歲入銳減,今年黃台吉入侵,撥給本色折色二百多萬,親藩宗室又拿走一半多,宮室開銷皇上叠次取用一百來萬,加上山東浙江兵變民變用銀,戶部今年已經入不敷出了……”王錫爵哭了半天窮,最終算道:“壽山最少還得花二三百萬,還需數年之功才能算完,兩宮重修,沒有三四百萬修不起來,這麽一大筆錢,就算咱們動用封樁庫都有點兒困難,何況其它?”

大明太倉當然不能一點兒銀子沒有,不過歷年積蓄大約也就不到千萬,這筆銀子是封樁庫銀,是要在國有大事的情況下拿出來救急用的,就象地方上的常平倉,通州的糧庫,太倉的封樁庫都是國家最重要的儲備,不到緊要關頭絕不能隨意動用。

“這事兒不是內閣能自專的,”事到臨頭,王家屏反而冷靜下來,呆著臉道:“上奏吧,反正這事兒看皇上怎麽決斷了。”

比大明封樁庫更有錢的當然是皇上的內庫,內庫裏最少裝著上千萬以上的銀子,這筆銀子其實後來也被萬歷揮霍的差不多了,賞勛貴,日常開銷,嬪妃用度,賞福王等親王皇子等等,萬歷一生,從太倉取用銀子都是有記錄的,拿出來的也有記錄,到了泰昌天啟崇禎三朝,邊事益急,百官時不時的請發內帑銀,到了天啟崇禎年間,內帑就發的光光,崇禎就差當褲子了,可惜沒錢就是沒錢,中樞沒錢,餉械就得軍鎮自籌,就得加餉,一邊苦了農民,一邊肥了軍鎮,縱容了將領,最終亡國。

說來說去,還是財政有嚴重的問題,稅賦不平,度支失衡,但眼前這些閣老,誰能有這樣的見識?說來說去,用度緊張了,各人就把眼光盯在了皇帝的內帑之上……給你老修陵,給你自己個修寢宮,你內庫裏有千把萬銀子,這銀子你總不能全壓在外朝身上吧?

真要壓,也行,壽山和兩宮,容我們慢慢籌款,慢慢修吧……

仿佛是都聽懂了王家屏的話,內閣諸閣老,這一次沒有人慢待王首輔,大家都是小雞啄米一樣,點起頭來。

……

……

“內閣諸公都是好算盤啊。”

張惟賢天還黑著就在宮門處守著,天亮了入宮,然後帶著人勘察現場,到了傍晚查出是輪值太監用火爐取暖……天已經開始冷了,九月初的天氣,遼東已經下了初雪,北京這裏也冷得要命,這年頭小冰期已經開始,冬天一年比一年冷,就算是南方的福建和廣州都有在冬天下暴雪的記錄,更不必提地處北方的京城了。

這幾個太監倒是取暖了,上報結果一到萬歷那裏,直接就批復仗斃,錦衣衛力士進來,拖到午門,一通板子打死了十來個當值太監……這是宮裏的事,又是導致兩宮失火,外臣當然也不會說什麽,只苦了那些挨打的太監,倒黴催的輪值,取火也是小心翼翼,不知怎的就是突然燒了起來,火勢一起就是極大,根本不及施救……中國的宮殿建築與西式不同,西式的宏大建築大多采用大塊條石方磚築成,歷經千年不倒的也是很多,那種城堡建築更是幾千年都沒事兒,不過那樣的建築想要怎麽華美漂亮就難了,大塊的磚頭上你能雕什麽花出來?中國建築向來就是木制為主,而且在木料和雕飾上極盡心機,大明修紫禁城時是從西南的深山裏伐木,凡是需幾人合抱的大楠木哪怕是在深山之中也被砍光了,然後費盡人力物力從西南運到京師,一根大木在當地也就幾兩幾十兩銀子,運至京師,一根木料就得報銷幾千兩不等,但這樣的宮殿雖然修的堂皇之極,也是美輪美奐之至,但缺點就是不易存世留傳,兩漢盛唐,宮殿都是輝煌闊大,象大明宮的主殿就比大明的皇極殿清的太和殿大出十倍去,但一把火一起,頓時就成了灰燼,一點兒影子也找不著了……現在這兩宮一起火,火勢一大,那木料是中空的,二百年下來幹的跟什麽似的,火舌一至,頓時就燒的根本救不下來,整個大殿都是木料的,只有殿頂才有瓦當,但整個殿身燒沒了,那幾塊瓦有什麽用?出這麽大的事,各人只能認倒黴,但被仗刑之時,難免會有人哀嚎這火起的蹊蹺……但聲聲刑仗根本不停,因為旨意是仗斃,所以十幾仗下去,整個內臟都打爛了,個個都是了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