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礦稅(第2/2頁)

主意當然還是孔學提的,早前就影影綽綽的說起來過,張惟賢還和小武清侯提起來,在勛貴圈都放了風,得到了各家的初步支持,太監之中,更是對孔學的主意備加贊頌,整個宮裏,影約知道此事的大太監有十幾個,無不是高舉雙手贊成,剩下的就是叫萬歷下定決心……這事兒,當然是鄭貴妃最拿手了。

張惟賢決心結好鄭氏,支持皇三子奪嫡,政治投機是肯定第一位的,兩邊在實際利益上的合作,也是至關重要。

孔學的主意,便是請派礦監稅監前往全國各地,開礦生利,同時征收工商稅,這一筆收入,算來一年幾百萬可得,由於主意是錦衣衛這邊提出來的,當然錦衣衛也要分一杯羹,這好處不能由太監那邊全得了,另外勛貴們肯定也不會放過,親臣也得有一份,大明朝說是文官治國,但是有好處的事一般輪不著文官,皇帝對最心腹信任的文臣也就是給予權力,好處是輪不著的,了不起逢年過節給點絲綢緞子香料茶葉什麽的,一次賞個幾十兩銀子就算是厚賜了,加上俸祿不足,大明朝其實認真來說是無官不貪,只是有的是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有的就是過了界限而已。

文官們自己想轍,勛貴太監親臣們就得依托皇權來撈好處,只是京師郊外的田地早分的幹凈,畿輔附近的州縣也分的差不多了,茶引,鹽引,每年都是皇帝賜下來,但因為茶法和鹽法的敗壞,這玩意兒連太監們也不大想要了,到張居正掌權的這些年,內庫被弄的空空,三萬多都人太監都沒地找轍,一個個窮的要死,萬歷掌權後倒是不停的從太倉往內庫搬銀子,但那是皇帝自己的體己私房錢,除了當年老武清侯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外公,不要臉皮的從大內掏摸銀子和好東西,不停地往武清侯府搬運,別的勛貴親臣和太監在內,誰有這個膽?

這麽多年,大家都快窮瘋了,可以說張惟賢的建議是和所有的相關利益階層一拍即合。撫寧侯朱崗隱約聽到一點兒風聲,當即就在家裏擺了宴席,請了張元德赴宴,席間大贊張惟賢是勛貴中的千裏馬,朱崗已經年紀不小,身子骨也不大成了,當年又在惟功手裏吃那麽大虧,雖說英國公府分了兩脈,撫寧侯那邊卻始終和英國公府這邊不對付,兩家平時除了婚喪大事,幾乎沒有了往來,這一次,朱崗卻是對張惟賢大贊特贊,當著十來個作陪的侯伯狠狠將張惟賢吹噓了一番,張元德得了這個臉面,回來之後高興了好幾天,特意巴巴的將張惟賢叫到自己書房,也是好生誇贊了一通。

這件事,足見勛貴風向,各人還都是不敢明說,不過都已經明裏暗裏打了招呼……皇上派出大量的礦監稅監,這人選應當是太監勛貴親臣大家都有份,絕不能叫哪一個把好處都撈走了。

“外頭的火候差不多了。”聽說王家屏發火,張惟賢一臉平淡,似乎完全不將這首輔放在眼裏。他看看孔學等人,吩咐道:“老孔晚上去一次鄭家,就說火候到了,請貴妃出手吧。”

“成,小人晚上就走一趟。”孔學一笑,說道:“其實貴妃已經沒少吹枕邊風了,皇上也是嫌錢來的太少,批個條子拿十萬二十萬的,文官們就哼個不停,皇上早就不耐煩了。”

萬歷一次確實也就是十幾二十萬的取,以一國之尊,似乎拿這銀子也不多,但這麽多年下來,其實皇帝在戶部太倉已經搬走超過兩千萬的銀子,後人提起張居正的改革成就,總是說一句庫藏數百萬兩白銀,哪裏知道,這十來年,萬歷從戶部搬運走的白銀,卻是已經早就超過了當年張居正留在戶部的存銀。

這十年來,若是張居正還在,大明府庫會充盈到何等地步,也就不問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