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新堡

“你們幾個,等到了烏拉城附近,需得下到部隊第一線帶兵,記得,要鎮住那些大兵,自己就先得強起來。你們不做這樣的事,一輩子就是小參謀,為了自己的前程,小子們得想清楚怎麽做!”

郭宇看著那些面色緊張的小參謀們,哈哈大笑起來。

東南十七堡與原本的舊邊墻相隔不到三十裏,東北側就是烏拉部所在地方,距離烏拉城也不到百裏路程,往開原方向反而是遠一些,需得繞道原三萬衛所在地方,經清陽關和鎮北關兩關入邊墻,然後往西南方向,才是開原地界。

相比開原的遙遠,這邊距離烏拉部最近,與哈達和葉赫也相鄰,原本這些地方都是福余部的放牧地,這個蒙古部落其實不消明軍攻打,很快也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被其余的部落打散吞並,在明清戰爭之時,顯赫一時的朵顏三衛幾乎都看不到蹤影,這也真是一件吊詭的事情。

大軍一路前行,官道修的很好,並不是那種夯平路面鋪上沙石就算完事的大明官道,整個地基有六十多公分厚,分為多層,輔助以排水和綠化工程,並且十分寬闊,每條官道都可以四輛馬車對面並行,這是最基本的標準,不論是涉水過江河,還是越過山巒丘陵,道路標準都是硬性的。

去年到今年這漫長的一年,建築司使用了超過五萬人的俘虜和十五萬人的民工,二十萬人除了俘虜外都有優厚的待遇,加上先進的將作司提供的工具,這才勉強將幾條主要的幹道修築完畢。

現在又打下吉林,還得修長春到吉林的道路,在幾條長江之上,建築司還得建築相對穩固的浮橋,辦法是先聯通大江,然後打造鐵索相聯,底下再用船只鋪上木板為路,這樣當然不是很穩固,激流突來,可能就會沖跨不少地方,需得隨時修補,但為了物資和人員調配的方便,這樣的浮橋在幾條重要的江河上還是搭建了很多。

這便是遼陽現在的實力和底氣,這般的做法,浪費的人力和資源,在朝廷那邊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整個千總部一千五百余戰兵分成十幾個行軍隊列,彼此間保持一定的預警距離,中間有軍官來回馳騁戒備,裝備與行糧等物資被很遠之後的輔兵隊伍攜帶著,因為是要沖入女真部落,並且跨入長山山脈和茂密的森林區域,輔兵們放棄了所有的馬車,所有裝備一律以輕裝放在騾馬上的形式跟隨,包括行糧在內也是一樣。

進入女真區後,只能用打獵和購買補充的辦法維持補給線,這對向來後勤工作被做的無微不至的遼陽軍人們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屯堡外已經有一些人群在外迎接,道路兩邊的農田裏更是有不少人影在忙碌著。

這時候已經有不少作物到了收獲季,同時也有不少地要翻地,預備種下小麥種。

來年的收成,就是看此時的勞作,當然不可能不投入全部的精力。

和靠天吃飯的小農戶們不同,遼陽的屯堡講究的是精耕細作。

每月最少一兩八的收入已經普遍超過屯民們原本收入的三倍甚至四倍以上,加上吃食和居住上的便給,最少在入堡的前一兩年內,這些新屯民的幹勁很足。

時間久了自然會產生一些弊病,堡民之間彼此的矛盾,和堡中官員的沖突,惰性增加,人都是這樣,原本吃苦挨餓的時候,但求一頓飽飯就可以替人賣命,時間久了,則必然百病叢生。

好在遼陽法紀森嚴,關禁閉,抽皮鞭,下苦役隊,都是治人的好法子。

真正犯不能原諒的過錯,也就開革出堡,這是最重的處罰,在遼南有幾個例子,開革出堡之初,被革人家還能硬氣著出堡,畢竟現在遼陽各地都富裕,為民也能掙得一口飽飯吃。但時間久了,不論是交通還是郵傳,醫療,教育,治安,被革人員都被排斥在外,最終導致犯事人員在堡門前自殺求家人重被收容……當然最終還是沒有收容。

犯錯就得付出代價,這是惟功的治理理念,就個人來說他的心腸並不硬,就一個統治者來說,則是法律淩駕一切,規定好的事,犯了事就得承受最嚴酷的後果。

這樣的理念之下,老屯堡的人才能維持著幹勁,當然在收入高的區域,屯堡的各種福利也相應好一些。

管理加上福利刺激,才是屯堡一直保持高產量的原因所在,不然的話,做多做少一個收入,或是旱澇保收,人皆有惰性,本性再好也變的混日子,大鍋飯的弊端,惟功心裏可是清楚得很。

眼前這十七堡應該還沒有太多的福利,不過就算如此,兩邊勞作的人群也是幹勁十足,這裏全部是新移民,只有管理和技術人員是老屯堡過來的,不需要太多的福利刺激就能使這些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著充足的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