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使團(第2/2頁)

“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突發情況,潛伏在這裏的那位,是不是能摸清楚?”看著遠去的朝鮮使團,沈福星也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

……

朝鮮使團並沒有在長崎耽擱多久,兩位正使和副使在儀衛和日本迎接衛隊的接引下繼續前行,一直到大阪城乃止。

但到了大阪之後,使團被安排進外町的幾個院落安置下來,接著就是無人過問,一直到黃昏時分,饑腸轆轆的使團成員開始焦躁起來,不僅沒有想象中的日本關白的召見和大型宴會,到現在連個鬼影子也看不到,這樣的情形,實在是令朝鮮使團感覺尷尬和不解。

但隨行的日本武士組成的迎接衛隊轉眼間就成了看守人員,使團的任何人想要出去都不可能,頗有幾個朝鮮儀衛膽大包天,想硬闖出門,接下來就是好一通痛毆,這樣的情形發生過幾回後,朝鮮人就徹底明白過來,他們此時已經不是什麽使團,而是日本人的階下之囚了。

……

……

朝鮮人的郁悶和怒火並沒有人理睬,在大阪城中,他們只是毫無存在感的一群,事實上,這一夥人進了大阪城之後任務就算完成了,豐臣秀吉暫時根本沒有見他們的打算,而具體什麽時候見他們,那得看他現在著手進行的事情進展的情形而已。

大阪城在當時的日本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城,日本的“城”其實偏重於防禦,城的面積很小,而底基堅實,四周的圍墻都留著大量的射擊孔,城中有高樓,也可以用於防禦用途,有武士居住的區域,不過只限於真正的武士,足輕是沒有資格住進來的,另外就是城主大名的宅邸,駐軍所,糧倉,城中當然還會有水源,這些城如果鐵心拒守的話,光憑外力是很難打進去,只能依靠長期圍困和其它的手法。

日本人長期的戰國時代練成了好幾樣法寶,築城術就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會對此不屑一顧,但以事實來說,日本人的城防水平是經過實際的戰火考驗,比起西方人的棱堡來可能技術手段差一些,但實戰效果應該是絲毫不差。

在朝鮮戰場上,第二階段的戰事之中,日本幾個兵團據守海邊,守備海岸線和補給,明軍調集主力大軍,由麻貴等名將指揮,就是啃不下來日軍的堡壘,第二階段的明軍和朝軍聯軍人數已經在倭人之上,但仍然沒有全殲過日軍,也沒有攻克敵人的堡壘,可以說,援朝之役是打的完全的消耗戰,而不是真正擊敗了日軍,真正擊敗日軍只有平壤一役,李如松出其不意,以主力騎兵配合大炮打敗了小西行長一軍,但在後來的碧蹄館一役中李如松把帶著的家丁打光了,銳氣全失,明軍與同樣損失慘重的日軍陷入僵局,後來才有沈惟敬等人的談判空間。後來談判失敗,明軍再度大舉入朝,這一次由東李西麻的麻貴當提督,可惜打出來的戰果連李如松還不如,明軍是依靠大明的國力,生生把日軍給耗走了。

眼前這座大阪城比起日軍在朝鮮沿海緊急築城的城墻可要險峻的多,當然也龐大和華麗的多,耗費了相當的人力,收集了相當多的財富,這裏是豐臣家的驕傲和光榮所在,也是豐臣秀吉打算讓子子孫孫統治日本的所在,修築起來當然是不惜工本了。

此時在城中也是出現了相當多的武士,還有很多“老中”和“家老”級的人物,每人身後都跟著大量的伴當,每個武士都不會單身行走,身邊會有低位武士和小姓仆役跟隨,在豐臣秀吉未發跡之前,他就是跟著織田信長身邊的小姓侍童,由此受到信長賞識,開始到軍中謀求發展,如果不是有信長的賞識,憑他町人之子的身份,在等級森嚴的日本根本就不可能有出頭的機會。

就算現在,因為秀吉既不信“平”也不姓“源”,所以不能封為大將軍,只能任職“關白”,雄心勃勃如豐臣秀吉者也打不破階級的壁壘,不過在此時,他已經無暇再介意此事,在最近的這一段時間,豐臣秀吉所謀劃的已經是足以改變東亞格局的驚天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