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經濟(第2/2頁)

從船舷上由軟梯滑下去,牙行經濟又乘著一葉扁舟離開,從江中到岸邊費了兩刻功夫,待他上岸之後,就是有人趕緊牽了一匹馬過來,這個牙行經濟在南京當然是屬於長袖善舞,特別是江邊發貨送貨的小商人中,頗有一些認得他的,上馬之後,便是一路打著招呼,不過這些事並沒有耽擱他的行程,這人還是很快離開了碼頭區,進了城門,開始沿著大街,往著左金吾衛大街趕過去。

在那裏,有生絲牙行的辦事地點,早就有幾十個商人等在那裏,看到牙行經濟飛馳過來,立時有人迎上來,定住了馬,待這經濟翻身下馬,這數十人早就全迎了上來。

“怎麽樣?”一個國字臉的中年商人目光灼灼,上前問道:“這一船要多少貨,都要什麽?定妥了沒有?”

“定妥了。”經濟很沉穩的道:“要兩萬擔生絲,兩萬簍茶葉,五千匹布,茶葉不要什麽明前雨前,倭奴也吃不出什麽好的,但要一百簍最頂級的好茶,用來送給他們的大名家老奉行什麽的,布只要最普通的夏布便可了。”

“好,好,好!”

國字臉連呼三個好字,並且長長出了口大氣,顯然是放下了心來,在一旁的人,臉上也露出極為興奮的神情出來。

遼陽和江南本地的海船是隔一陣就會收一次貨,不過江南本地的船一般都是自己收貨,很少收別人的,只有遼陽船,要麽收貨往海外,要麽是運到北方,南北貨流有海運之後,河漕已經幾乎很少有人使用……有心人做過一次調查,在蘇州府等江南各府按固定的時間往京師送糧時,運河上每個時辰過船超過百艘,這是糧船加上那些往京裏的船只匯集在一起的數量,有去求學的士子,有過境的官員,更多的肯定是商人,往北方或是短途,或是長途,總歸是販去販來,將本求利,所以江面和河面之上,船只肯定是絡繹不絕的,只有年前年後的時間,運河上頭空空蕩蕩的,很少有船只經過了。

但現在有人計算過,就算往年最忙碌的時節,現在一個時辰只過十來艘糧船,糧船一過,江面上就是空蕩蕩的,很少有船只經過,偶有過船,也極少是商船,多半是官人的,士紳的,或是士子的,要麽就是短途販賣的商船,或是往河南,山西去的,先船後陸,等過了宿遷就上岸了。

這其實對運河一帶的人們生計有很大的影響,以前的準安清江浦十分熱鬧,河邊有戶部的倉庫,有工部的造船廠,因為是一個超大的轉運中心,每天都有幾百艘船停靠,兩邊光是小館館就有過千家之多。

這船只數量大減之後,這一類的地方,立刻變的生計蕭條起來,是以在這些地方,順字行也好,遼陽商船也罷,名聲都不是很好了。

當然,更多的人仰賴交通的便給,順字行也開始創辦郵傳業務,以前的郵傳只能是托熟人,或是帶物品,或是帶信,長短時間不一,有順字行之後,一切都變的方便而快捷,就算是有人心懷不滿,在輿論上也很難形成主流意見。

在南京和江南一帶,順字行的海船是固定來收貨,每天都有最少超過十艘船停泊在水西門或是常州港口,蘇州、松江,都有船只停靠,在自己收貨的同時,順字行的海船也代為運輸,按商品的規格重量和價值來收費,江南的商品往北方去的,幾乎是有八成以上被順字行收走,不論是到天津或是中左所,或是到登州,都是十分方便,比起枯水季行程困難,沿途很多關卡不免被盤剝,雇傭纖夫又要增加費用,相比較而言,海運除非是生意做在山東的有些波折,要是往北京和北直隸,一路放到天津,真是又儉省又快捷,而沿海岸線一路北上,幾乎很少有船只沉沒,畢竟這沿陸基一線北上,比起往南方的茫茫大海,實在是保險的多了。

眼前這幾十個商人,就是做布匹和生絲生意的江南大商,這一次的出貨,宋家和李家這些大商家已經出的差不多,他們這些中等商人的機會來了,由不得眾人不上心著緊,十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