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了凡(第2/2頁)

“沒什麽,我告辭了。”徐光啟哈哈一笑,拱了拱手,飄然而去。

“呵呵。”孫承宗迷茫的看著徐光啟離去,也是呵呵一笑,陽光照在他滿是大胡子的臉上,臉上神情,恰似一頭呆鵝。

……

……

袁黃確實是日前已經回來,事實上,連肅清門這裏的事,他在城樓上都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他自始至終也沒有出頭的意思,坐在城樓子裏頭,安閑的喝著茶。

遼陽現在其實到處都有茶樓,大大小小的花園式的開放公園也頗多,哪裏都能找到喝茶的地方,相應的,不少江南或是蜀中才有的服務業也在遼陽興起了,什麽說書的,賣茶點的,小吃零食,掏耳采耳,幾乎是一條龍服務,人們手中有錢,自然而然的就會追求享受,順帶著,就是把遼陽和其余各地的服務業也帶了起來。

就拿澡堂子來說,以前富貴人家不可能出來洗,下澡堂的都是普通百姓,誰也沒有什麽閑心和余錢在裏頭泡,隔很久時間,身上又癢又臟了,才在那黑池子裏頭泡一回,一年到頭,這些窮苦人也洗不上幾回澡。

到如今,澡堂子裏亮堂堂的,水也清,人們喜歡得閑就泡一泡,再喝一壺茶,在澡堂子裏也有說評書唱小曲的,還有賣點心的,在這個時候的遼陽,人們終於有心情做一些生存之外的事情,就是這些簡單的東西,使人們的居住愉悅感成倍增加……對於幾年前還在貧困線上掙紮不得溫飽的人們來說,現在的這些,已經叫他們如同生活在夢裏一樣了。

對袁黃這樣的人來說,家底原本就不差,如果他是俗一些的人,盡可以走馬章台,追歡買笑,或是醉心詩文,刻版刊行,或是買賣古董,當時的富人,也自有一些消磨時光的好法子。

袁黃卻向來不是如此,憫農恤貧,關愛世人,以凡俗之身,卻欲行聖賢之世。

他早就成名,在浙江和江南一帶,袁了凡的名聲已經不在徐渭這等鬼才之下了。

能留在遼陽,吸引他留下來的,恰恰就是這些平凡人的享受,袁黃最鐘愛和鄭重其事當成遼陽政績,打動他心靈的,便就是他眼前在做的事情。

換了別的城池,誰能搬走城頭所有的佛郎機炮,空出地方,裝修城樓,改為茶樓?

光是這一點,已經叫袁黃舒心暢意,而眼前所有的這些喝茶說笑的平民,更是叫他融入在一種奇特的氣氛之中,袁黃簡直愛死這種感覺,就是眼前這種安閑的,無憂無慮的各人臉上的神情,是他成為居士學佛以後,一心想在每個人臉上看到的!

就算在江南,雖然茶館很多,地方也是很富裕,百姓多半能衣食無憂,但也有驕橫的富者,高高在上的官紳,陰毒的師爺狀師,狠毒的衙役差人,為富不仁的地主,把別人命不當回事,自己命也不當回事的青皮打手,輸光了家產的賭徒,憂心明天吃食的主婦,面黃肌瘦的老人,小偷,乞兒,流民,各色各等,構成一副光怪流離的圖案,在那裏,袁黃已經感覺煎熬,而到河南,陜西,遼東,在這些窮困的北方,那就是另外一副慘景,在遼鎮管轄下的一些地方,叫人感覺就是人間地獄了。

想想漢民寧願跑到北虜和東虜地界求活,他們原本的生活是什麽模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袁黃喜歡和這些市民百姓呆在一起,他現在是民政司的主管,也是等同營官,每個月俸祿和年底花紅好幾千兩,這收入換成大明官員的話,最少也得是督、撫級的收入,而且是正俸和灰色收入一起上,才勉強差不多,當然,要是當個貪汙犯的話,有錢地方的知縣一年也能有幾千兩收入,遼陽的營官,差不多等於是不怎麽貪汙的大明督、撫或四品黃堂,有這樣的收入,袁黃反正是知足了。

在遼陽這幾年,他印了兩套書,日子過的十分充實,除了少數金錢回饋家族和撫養家人之外,多半都是用在印書和周濟窮人身上。

他這個習慣,是怎麽也改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