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兩軍(第2/2頁)

當下一一介紹諸將給郭守約等人,這其中有當年一會的熟人,比如董一元,張邦奇,杜松和駱尚志,吳惟忠,吳惟賢等人。

南軍將領,算是與遼陽有很深的香火情,彼此間的交誼極深,駱尚志等人,一向在暗中與遼陽有所聯絡,只是這幾年來,遼陽不怎麽顯山露水,薊鎮的壓力又大了,南軍為了自保,只能與北軍將領虛與委蛇,與遼陽的交誼慢慢變的淡了,但郭守約此前得到囑咐,南軍是未來惟功布局的重要棋子,當年戚繼光初到薊鎮,他是南軍派系,薊鎮是北軍,因為鎮不住場子,不得不把自己老部下急調了幾千人過來,後來陸續調來兩萬多人,現在時間久了,浙軍陸續調回一半多,但還有一萬余人留在薊鎮,南軍對惟功來說,已經是一個重要棋子了。

戚繼光任廣州總兵不過年余,受盡排擠,若不是戰功累累,恐怕還會有更大的隱憂,回登州之後,閉門不敢會客,當然,客亦不敢見他,如此持重小心,最終才落得個善終。

原本歷史上戚繼光雖然過手千萬兩白銀,也賄賂朝中大佬,但自己手頭真沒剩下幾個,回鄉之後,算是貧病而終。

衛國良將,堪比衛霍的將軍有這樣的遭遇,當然令人扼腕。

惟功就是當時敢於接濟戚繼光的惟一一位,每年都饋贈數千白銀,足夠戚家豐衣足食。

雖然戚繼光接受惟功的接濟,由始自終,卻無一語致謝,也沒有寸語片書寄往遼陽。

這真是“彼此心照”了。

“有空去遼陽吧吳師傅。”與駱尚志等人,為了避嫌,郭守約還不好說什麽,但對吳惟賢,郭守約卻是抱拳致意,十分親熱的道:“大人可想你老了。”

吳惟賢只是苦笑,自己教出來的這個學生已經是這般的高位,他的部下的官職都遠在自己之上,這算是怎麽說法?

其實以他的武勇和功勞,如果不是有北軍系壓制的話,最少也是參將或副將了,結果吳惟賢還只是個遊擊,相差實在太大了。

但遼陽軍對吳惟賢的尊敬,確實也沒有絲毫作偽的地方,不僅郭守約客氣,王樂亭和馬光遠等人,已經一骨碌翻身下來了。

他們叉手侍立,神態十分恭謹,當年順字行的少年們跟著惟功學武時,吳惟賢曾經親自指點過幾回,雖未拜師,也有切實的授藝之德,不論王樂亭等人現在是不是營官將領,對吳惟賢的尊敬,仍然不改當初。

“老吳,教出這般好學生來,足可告慰平生了。”

眼看情形有些尷尬,迎人的擡轎子的反而有喧賓奪主的感覺,張臣打了個哈哈,趕緊帶著人離開,郭守約等人也是十分客氣,下馬拱手送別。

兩軍將領相見說話時,彼此的部下就能看出高下來。

遼陽軍仍然是保持著肅穆神情,三千多人的騎兵隊伍中絲毫聽不到異響,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扭動身軀,雖然是友軍相會,但遼陽軍仍然是保持著十分戒備的行軍陣形,只要稍加變化,就可以變成戰鬥隊列。

而對面的薊鎮軍多半是家丁和親軍組成,也有兩三千人之多,但有數百人一股,也有幾十人一股,大大小小,十分龐雜,連軍服服飾,也是混亂不堪,軍旗也是十分雜亂,將士們隨意說話,逗樂說笑,甚至在小範圍內跑馬鬥技……這其中不乏有騎戰好手,故意顯露身手向遼陽這邊挑逗鬥技,但遼陽這邊根本不為所動,仍然靜默如山巒,看到遼陽這邊的模樣,薊鎮這邊漸覺無趣,也就漸漸散開,也有將領呵斥自己的部下,但管的住自己又管不住別人,過一陣子,看到別的人還在說笑跑動,被呵斥過的又跑動起來,三番幾次,薊鎮將領們也就不去管束了。

“高下立判,”不遠處的人群中,有一個三十來歲的行商打扮的人緊緊盯著眼前的兩支軍隊,此時用斷然的語氣道:“現在若是吹號相擊,半刻之後,薊鎮這邊敗逃,半個時辰後,被斬光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