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君恩(第2/2頁)

在遼陽的事上,張誠做的小動作萬歷豈能不知?只是故意裝裝糊塗,迎合一下下頭罷了。

他只是奇怪,為什麽內閣被捅了馬蜂窩一樣一窩蜂寫密疏過來,而張誠居然又老老實實的把這些密疏全送過來?

“皇爺,這一次大捷,恐怕非同一般,奴婢已經聽說外頭鬧翻天了。”

“哦?”萬歷仍是淡然的樣子,嘴裏道:“張惟功是個有本事的,他真能反了天不成?”

頭一份密疏就是申時行的,閣老與皇帝勾通,除了正經奏章外,更多的還是用密疏,申時行的語氣十分親切,近似白話,除了談到遼陽不可思議的大捷外,對內閣沒有做好事前工作,了解透徹遼陽的情形,導致皇帝可能的被動,申閣老表示道歉。

萬歷的呼吸,一下子變的粗重起來。

他的眼睛盯在那些數字上,幾乎很難移開。

眼前的數字,對他這個皇帝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跡!

今年已經是萬歷十七年,轉眼就是萬歷十八年,大明皇帝多短壽,太祖和太宗過後,仁宗皇帝當政才一年,宣宗十年,英宗皇帝沖齡繼位,也就前後當了十四年皇帝,憲宗皇帝少年繼位,二十三年,孝宗皇帝十八年,崩逝時三十六歲,武宗十六年,世宗皇帝,也就是他的祖父在位最久,四十多年帝王生涯,但世宗繼位不過十五歲,所以仍然不算高年,他的父親穆宗皇帝,在位不過六年,也是壯年逝世,萬歷本人,自己已經在位十八年,雖然還不到三十,但身體素來不好,肥胖氣喘,不良於行,能在位多久,真的很難說了。

萬歷在這個時候,絕想不到自己能在位近五十年,成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在這個時候,他考慮的是自己可能不會在位太久,而一生功業,似乎難以言說?

萬歷十一年以前,一切功績肯定是記在張居正身上,到張居正死他真正秉持大政,目前來說,可謂毫無建豎。

這一場大勝捷報,正是萬歷汲汲渴求而求之不得的一場不折不扣的奇跡!

有這麽一場大勝,萬歷將成為大明歷史上除太祖太宗兩位創業帝王之外最為成功的皇帝,哪怕是歷史名聲極好的孝宗皇帝,在這方面也是遠遠不如他,被俘的英宗皇帝,被文官抨擊為胡鬧的親自領兵到邊塞作戰的武宗皇帝,被北虜打到京城腳下的世宗和自己的父親,歷數大明列帝,誰能相比?

這一刻,萬歷幾乎要笑出聲來。

“好了,吾這裏有要緊大事,你和皇兒先回宮去吧。”看到鄭氏抱著皇子前來,萬歷罕見的用帝王威嚴阻止了寵妃和皇兒,他看到小孩子臉上露出一絲好奇和害怕,感覺有一點後悔和柔情,但對眼前大事的關注還是使他堅定的揮了揮手,叫鄭氏立刻離開了。

“張誠,你這狗奴。”

萬歷突然對張誠罵道:“吾聽說在此之前,不少大臣上疏替張惟功辯冤,為什麽吾一封也沒有看到?”

“奴婢該死!”張誠撲通一聲跪下,磕頭請罪道:“奴婢以為是不打緊的事,所以擅自做主,將這些奏疏壓了下去。”

“你好大膽子,膽敢隔絕中外!”

萬歷獰笑一聲,環顧左右,似乎在找什麽東西似的,張誠不敢再自辯,一把鼻涕一把淚,只顧磕頭求饒,真正是聲淚俱下。

“滾,你這模樣叫吾惡心,原說叫你兼管東廠,還是先叫張鯨那不成器的管著罷,司禮監暫且還不能換人,但你名頭前要加暫管,待吾發現得力人手,就把你換下來,叫你去守陵!”

萬歷在後宮還是很少發火的,畢竟太監朝夕相處,不大好時時刻刻擺皇帝的架子,特別是對自己的親信太監,有時候語笑歡然,儼然如家人相處一般輕松自在。

這一番發作,不僅張誠磕頭如搗蒜,四周過百伺候的親隨太監,包括魏朝等禦前牌子在內,一個個都是嚇得面無人色,有幾個膽小的甚至渾身戰抖,甚至是下身一熱,嚇得尿了褲子。

萬歷發作了一通,這才吩咐人立刻召內閣幾個先生到文華殿,他要面見說話。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奴婢總是領受便是,但求皇爺不要氣壞了身子……”萬歷擡腳便走,張誠卻是伏著身子,哭的泣不成聲,嘴裏卻還是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