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避讓(第2/2頁)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哪怕中個不當官的進士,也比在遼陽做到六品官員強,在孫徐等人的老家,士林已經有很不利這幾人的風評,好在遼陽財力充足,這些年不停地在各地招募參隨和文職官員,或是名士到學校裏來任職,因為肯花錢,前來的名士還是很多的,無形之中,遼陽也算是一個文化重鎮,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孫承宗等人的名聲恐怕會更加的不堪了。

在曹應魁和馬維等人眼前,孫承宗落落大方,神態不卑不亢,完全不象一個普通的七品雜職官員。

他們倒是完全不可能知道,這可是一個未來的帝師,輔臣!

簡單看了一下總兵大堂和簽押房,公事房等地,還看了幾顆印信,包括惟功的平虜將軍印在內,一切無有異常,馬維便道:“我們要查看全部地方。”

孫承宗淡淡一笑,答道:“悉聽尊便。”

錦衣衛開始進入二堂,後院,四處如狼似虎般的查看。

遼陽的人也不阻止,只是很冷漠的跟在四周。

錦衣衛還發覺後宅有一些人,看他們翻動東西時,就拿筆記錄一些什麽,他們心中奇怪,不過知道遼陽的人不好隨便去惹,當下只繼續翻動,不去管他們。

內宅外堂看過一次,當然不可能查出什麽礙眼之物,也沒有想象中的後宅金銀滿櫃,古董擺放的到處都是的情形,查過一次後,眾錦衣衛無不氣沮。

馬維和曹應魁彼此對視一眼,均知對方心思。

“你們鎮的倉庫在哪兒?”馬維對孫承宗道:“我們要查庫。”

“貴官是欽使,我們當然配合。”孫承宗淡然道:“不過,有言在先,倉庫裏都是要緊物事,其中現銀尤其很多,進入查庫可能耗時良久,而出庫時,我們也要再盤一次,以免數字出錯,對不上帳,彼此都很麻煩。”

錦衣衛出來查庫,從來只有地方配合,多少錯漏,也沒有人敢出聲,不過孫承宗這麽說,馬維和曹應魁已經不大放在心上了,他們耳朵和腦海裏只有“現銀尤其很多”這六個字。

這六個字,仿佛是金光閃閃,一直在他們的腦海中盤旋,別的事情,他們是一概不管,也根本想不起來了。

“好,既然各位堅持……”孫承宗不再多說,吩咐道:“來人,帶這些爺們到財務司的庫藏去查庫。”

“你這經歷倒也曉事,”馬維一心要去發財,別的事情管不上了,一邊等人帶路,一邊對孫承宗口不應心的道:“本官和同事都念你的好,有了好處,忘不了你。”

“下官是做份內的事而已。”

孫承宗這裏不知道有多少要緊的事要處理,中左所那邊已經派船出海,有不少遼陽的人已經遠赴山西陜西河南各省活動,這兩年各省都有大災異,災民很多,朝廷賑災的措施絲毫不得力,比如最要緊的一次大災,受災人超過二十萬,直接死亡就有好幾萬人,萬歷的表示就是從後宮掏了五千兩銀子,用鄭貴妃的名義捐了出來。

幾十萬上百萬人受災,一國之君以女人的名義捐五千兩,這種表示,真不知道叫人說什麽是好。

上行下效,張居正在時,官僚集團還收斂一些,還能做一些事,現在官風吏風極為敗壞,地方上把戶部有限的撥款侵吞分肥大部分,只有極小的一部份能到災民手中,這幾個省,地方上流離失所的災民,為數當真不少。

前幾年,已經有數萬人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幾年,萬人以下的起義也當真不少,只是規模不大,時間很短,當朝為政者,根本沒有在意。

要到三十年後,災荒越演越烈,最終成燎原之勢時,這些官員和皇帝才急了眼,不過就算那時候,大明的賑災仍然是一團糟糕,根本毫無用處。

可以說,明亡不止是建奴,建奴只是一小部份原因,也不是天災或農民起義,而是亡在它自身的痼疾之上。

救災存亡,前不及唐宋,後不及清,這是明朝最大的短板了。

不過現在這短板卻被遼陽利用起來,中軍部和相關的各部門在惟功的指令下早就擬定了一攬子的計劃,從招募人員到陸路通行道路,打通關節,沿途站給,順道購買種子耕牛等必須物品,對外是以遼陽軍屯的名義,分散進行,在當時消息傳播渠道並不快捷的前提下,單獨一地出現招募人員並不怎麽顯眼,最少要等三五個月甚至更久時間之後,朝廷才會發覺遼陽的大動作,到時候肯定會加以阻止,不過,到時候,最少有過百萬人過海到遼陽,朝廷就算阻止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