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報復(第2/2頁)

等田千戶一行趕到東寧道衙門外頭時,每個人已經都是神色儼然,甚至有一點敬畏了。

在城外和城門附近,他們看到的只是繁華富裕。

越往裏走,就越是感受到遼陽的磅礴之力。

一丁一點的細節,足見其大。

一磚一瓦,足見其強。

一隊隊的巡兵,足令人警惕,一幢幢高大的房舍,一個個小型的花園,一座座漂亮堅固的公立建築,一群群充滿自信,隨身攜帶武器的人群。

在這樣的城市,由不得你不收斂狂妄,不得不心生敬畏!

在很多錦衣衛的心裏,情不自禁的就拿京城出來比較。論大,論建築宏偉,京師面積是遼陽五倍多大,論宏偉,雖然遼陽的大祠堂也是罕見的宏偉建築,但京師不僅有禁城,還有西苑,南宛,南宮,社稷壇,還有各大寺廟,每一個建築群都是動員十萬以上的人工修築而成,光是一個紫禁城就是動員超過二十萬人,歷時近二十年修成的,這樣的建築,任何人在其面前都生出浩蕩如海的敬畏心理,皇權的至高無上,光是在這一座建築上就能體現出來了。

但無論如何,遼陽給人們心理上的沖擊,卻並不在那一座紫禁城之下,甚至,還是在其之上。

遼陽的細節,也是與紫禁城給人的感覺一樣,震撼無比,叫人覺得如同面對大海,浩瀚無比,生出磅礴大氣之感,而遼陽在細節上更勝一籌,令人有無法仿制,根本無處下手的感覺。

這麽一座偉大的城市,居然不聲不響,在很多人不知道的前提下悄然出現了,細想其中的可怕之處,這些錦衣衛只要機靈一點兒的,哪一個不是汗透重衣?

就是這遼海東寧道衙門前,人煙一般稠密,來來往往的人群,不少斜睨錦衣衛,絲毫不將校尉們看在眼裏的人,仍然不在少數。

這般情形,只能使錦衣衛們加倍的小心,遇強則弱,遇弱方強,這才是這些錦衣衛們的不二生存法則。

大堂之中,穿著緋袍的劉士和與兩個穿麒麟服,威風凜凜的錦衣衛使對坐,侃侃道:“兩位指揮有何打算,均請自行其是,本官無不樂見其成,朝廷諭令,料想本城官兵無有不遵之理。至於叫本官配合,本官不大明白,該如何配合起?本官衙內並無馬快兩班衙差,亦無直管兵丁,調兵遣將,還要通過遼陽鎮來進行,叫本官行文令張惟功派兵抓他自己和麾下將領,兩位,這笑話不算太好笑。”

東寧道劉士和根本沒有和馬維和曹應魁長談的打算,直接便是一席話回絕了事。

這一次錦衣衛先過來找他,一則是他是本城文官之首,按道理來說,朝廷設東寧道是對沈陽和遼陽等地負有全負,遼東地界除了巡撫能幹涉之外,這些地方的民政軍政包括戰備練兵馬政在內,都應該由劉士和一手統管,當年王政和幹涉遼陽事務,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權力。二則,就是看高壓之下,劉士和這樣的文官會不會選擇改換門庭,真正配合錦衣衛做事。

現在看來,這只是不該有的妄想了。

“劉大人既然這麽說,我等告辭,只是替大人惋惜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曹應魁似乎讀過幾本書,居然出口成章,最後勸道:“劉大人似乎還是要多想想,我二人在城中專等大人的回音。”

劉士和微微一笑,也不多說,這兩個錦衣衛自以為勝券在握,對他語出威脅,不過他也不必多說什麽,一切等塵埃落定再說好了。

只是細想起來,也是叫人有些心寒,遼陽出擊,再怎麽說也是為了挽回大明的臉面和替死難的遼鎮將士復仇,往大了說,還是為這二百年來被北虜一直騷擾殘害的九邊地方的百姓復仇,萬歷皇帝身為天下人的君父,只因為還沒有發生的失敗就認定了惟功有大罪在身,這真是上頭說你好,便是好,說你不好,便是一心報國為民,亦是不好了。

這些年來,惟功無進獻,無私下裏的討好皇帝的行為,也沒有試圖回京挽回天心,當年的一點兒聖眷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看來,是遲來的報復,雖然已經拖了這麽些年,但畢竟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