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鎮靜(第2/2頁)

在下令的時候,旗隊長瞟了朱尚駿那邊一眼,看到這個大人物上了車在遠眺,卻沒有幹涉自己指揮的意思,他也不覺松了口氣。

雖然如此,朱尚駿的衛隊也要聽他的指揮,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突發的敵情,視軍職差遣和軍階來決定誰是戰場指揮,由於這個旗隊長是現在惟一的最高軍事指揮人員,所以戰場臨機指揮權毫無疑問的歸他所有。

在旗隊長的命令之下,所有人動作起來。

三百多個民兵被集結起來,一個民兵中隊是三個局組成,與遼陽軍的四四制編成不同,民兵因為沒有冷兵器作戰單位,全部是用火槍裝備起來,三段擊成為最標準的戰法,所以就成了三三制為主的編制單位,三個小隊一個旗隊,三個旗隊一個局,三個局為一個中隊,三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三個大隊就是一個營了。

這種三三制編法,十分適合眼前的民兵的現狀,平時民兵訓練嚴格程度遠在接受普通訓練的農兵之上,在尖利的哨聲響起來時,三百多個民兵已經分別在大車兩邊就位了。

民兵中隊長是一個矮壯的漢子,一般民兵都在屯堡選取,中隊長級的軍官則多半是現役軍人擔任,這個中隊長在任職之前是一個戰兵副隊官,此時精神抖擻的跑過來,臉上沒有絲毫害怕的神色,他向旗隊長打了個敬禮,朗聲道:“報告旗隊長,民兵中隊已經分別就列完畢。”

“一會打響聽指揮,約束你的部下不要擅自擊發。”

“是!”中隊長道:“這是平時訓練的科目,請放心。”

“嗯,回指揮崗位吧。”

軍人之間彼此沒有太多的虛文客套,民兵中隊長又敬了個禮,轉身回到自己的指揮崗上去了。

整個民兵營全部是在車陣的空隙處就列,每個空隙幾乎都有一個伍的民兵把守,在每個隊的民兵身後是一兩個戰兵鎮守,這些戰兵將穩定民兵軍心,同時負責幫助民兵軍官進行作戰指揮。

在全軍準備的時候,軍需司的民夫和建築司的工人們並沒有慌亂,他們多半也帶著武器,有不少帶著火槍,大半有一柄腰刀或是一杆樸刀一類的兵器,杜忠本人就有一支火槍,不僅是火槍,還是一柄民間少見的騎兵用的短柄火槍,這種槍裝填子藥稍微少一些,射矩短一些,但精度不差,而且易於攜帶,看到北虜騎兵出現之後,杜忠就從自己的行李包裹裏抽出這支火槍,這是李達從龍騎兵淘汰的騎槍中選的一柄好槍送了給他,槍管打造精良,護木潤澤,每個構件都是精工打制,比起遼陽鎮早起的產品高出太多,雖然遼陽出產就是質量的代表,比起“工部造”不知道高明多少,但早期遼陽工匠畢竟是剛起步,還有不少容易出瑕疵的地方出現,到十五年後,隨著工匠水平的增長和經驗的增加,廢品率大為減少,瑕疵也很少出現了。

取出火槍後,杜忠開始不緊不慢的裝填,他身上還有濃烈的汗水味道,盡管天很冷了,辛苦一天還是汗透重衣,歇下來後,所有的建築司工人會想辦法燒熱水洗浴在換上幹衣,遼陽的餉優厚,活也辛苦,福利待遇也是沒說的,今日卻是不成了,有槍的工人都開始裝填子彈,沒槍的也是拔刀,沒有人願意白白死在北虜的刀下,這些北虜是來偷襲糧道的,不是以前來搶掠財富和人丁,今日要麽死戰到底,要麽被人屠戮,於其白死,不如戰死,民夫工人戰死的話和軍人一樣有撫恤,若是死於恥辱,則家人幾乎什麽也得不到,這些東西是在出塞後就講的清清楚楚的,每個人都知道怎麽做。

一邊的軍需司的人們也是一樣的動作,幾乎不需要動員,也不需要特別的編組,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兒,也知道該聽從誰的指揮,所有人都會在民兵身後組成最後的抵抗圈,其實大家都知道,如果車陣被攻破,幾乎很難幸免,越是如此,這些受過訓練的人就越是沉著冷靜,如果他們沒有受過遼陽的一系列的軍事訓練,很難想象,在此時這些人能保持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