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各司(第2/2頁)

這些人,全部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中的精英,徐光啟是崇禎年間的大學士,孫承宗是帝師大學士,袁黃更是大宗師,徐渭是這個時代的鬼才,還有湖廣老名士宋堯愈,惟功自己作養出來的張用誠等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要麽發揮出自己全部的潛力,要麽就還在持續的進步之中,孫承宗的孫大胡子之名已經傳遍遼陽,在原本的時空中他此時應該在家裏讀書耕作,青年時遊歷邊關千裏,見識廣多,後來中舉,進士,翰林庶吉士,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天啟帝師。

後世滿清為了醜化大明列帝,把天啟醜化成一個打木匠不識字的荒唐皇帝,天啟如果不識字的話,孫承宗是幹什麽的?

此次孫承宗是奉命留守,他倒沒有具體的管理範圍,隨著遼陽開發的深度增加,事務越發繁多,大明的治理辦法是朝廷和士紳宗族共治,遼陽無形中改變了這種粗放型的管理辦法,將一切軍政財政教育都抓在手中,相較大明的管理體系肯定先進的多,但在通信和道路條件,還有施政人員的素質效率上的要求和標準就要高出很多來,惟功是把體系建立起來,比如後世的管理體系和文書档案制度,包括袁黃貢獻的循環簿在內,都是這種體系的一部份,就算如此,也需要投入極大的精力來做管理,中軍部張用誠一個人已經顧不過來,唐瑞年和孫承宗都兼了中軍副職,唐瑞年偏向順字行和四海行及財稅方面的事務,孫承宗則負責日常行政,偏向管理屯田民政公安各司,張用誠則是偏軍事將作建築,每人都是各司其職,目前來說,仍然稱得上是井井有條。

把未來的帝師和遼西秩序的整頓大師和練兵屯田大師放在後方管行政,這堪稱本時代最豪華的配給,各人提起來的時候雖是用的取笑口吻,但實際上對孫承宗的能力,包括趙士楨這個除了將作不怎麽管閑事的人也都是十分認可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按大明士大夫的自我修養和成就來說,孫承宗確實已經做到最棒。

“我倒擔心一件事。”唐瑞年不動聲色的道:“聽軍情的人含含糊糊的提起來過,朝廷不會這麽善罷甘休,怕是會找我們的麻煩。大軍出征期間我們都不在家,萬一朝廷有什麽荒唐舉措,也不知道他頂的住,頂不住?”

“放心吧。”

聽了半天沒有說話的趙士楨道:“孫愷陽外柔內剛,沒有什麽事情能叫他挺不住。”

他們一群人在踏看地形,查看隱約可見的當年古道,還有蒙古人和女真人往來交易貿易的淺淺的馬道,就是要在這樣的基礎上,遼陽開始興修這些塞外的工程,一切幾乎就是從無到有,但每個人都是充滿信心,並沒有感覺為難的地方,最多是細節上的商議,在大方向上,幾乎每個人都充滿信心。

在這些大人物忙碌的時候,一百多獵騎兵分成十幾個小隊,在四周來回巡邏著。

保護這些本鎮上層的精英人物,這個局的每個獵騎兵都感覺自己肩膀上的擔子很重,不亞於侍從室的近衛司。

在寂寂無聲的原野和山巒交叠的丘陵地帶,人蹤馬跡都太容易隱藏了,在有一小段時間裏,獵騎兵們感覺有人蹤顯現,但局百總打開望遠鏡仔細觀察時,視力可及之處又全部是起伏的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和灌木叢,再也看不到別的什麽了。

“應該無事。”他對自己輕聲道:“這裏是預備修軍台屯堡的地方,不是主糧道,北虜就算是打主意,應該也不是在這裏!”

就在此時,一個獵騎兵小隊似乎在一個山丘背後發現了什麽,為首的隊官拔出身上的煙罐蓋子,一股濃煙在幾裏外飄揚上半空,形成一道明顯的煙跡。

不驚動敵人又能迅速知會到自己的戰友,這種辦法,毫無疑問是最好的。

看到這樣的提示,這個局百總立刻下令,身邊的掌旗兵迅速展動旗幟,每一個小隊的獵騎兵都往著煙跡發生的地方,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