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左右(第2/2頁)

李從哲沒有笑他們,想來他自己也是一樣。

他們所處的地勢較高,炮營的選位肯定是如此,此時放眼看去,整條近十裏的戰線上到處都是聳動的人頭,到處都是飄揚的紅旗……李從哲開始還有數一數旗幟數量的打算,後來不得不放棄了,實在是太多太多,光是幾裏內的地段之內旗幟就有過千面之多,而四周的炮車和各式車輛也是一眼看不到邊,根本數不清有多少。

一門門的火炮在噴薄而出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青銅鑄成的炮身顯示出獨特的金屬光輝,這些年來遼陽的貿易體系中銅的購買一直是大頭,一直到遼中發現了一個易采掘的銅礦,以遼陽鎮礦務司的高效和財力物力,立刻組織開挖提煉,這樣才緩解了青銅不足的窘境。

到目前為止,本鎮有多少門火炮這是最高層的秘密,只知道每個營有自己的直屬中隊,每個司還有直屬炮隊,加上這一次單弭派出的炮兵營,光是左路的火炮已經接近八百門之多,剛剛李從哲等人看到的景象,就是這八百門火炮集結在一起使用的震撼效果。

在這個時代,火炮是當之無愧的戰爭之神,明朝每個軍鎮都會有自己的火炮,工部每年都在大量的鑄炮再下發,各鎮除了特許授權的之外,沒有權力自己鑄炮,以防出現失控的情形,而就算是火炮最多的薊鎮,他們的火炮也根本不能和眼前這樣磅礴大氣到豪奢的情形相比。

明軍的大將軍二將軍包括佛郎機在內都是輕型火炮,最重也就是二三百斤,鑄造工藝和設計最好的是仿自葡萄牙人的佛郎機炮,但那還是歐洲百年之前流行的火炮了,至於明軍本身鑄的最多的盞口炮和虎蹲炮才是百斤不到的貨色,威力和真正的火炮相比就象是小孩子的玩具。

炮隊很快抵達了預定位置,按照與北虜之間的距離和會戰的地點,炮兵陣地就在大光頂子上余脈向前四五裏的地方,這是一個方圓一裏半左右的地方,也是大軍中陣偏右的位置,在這裏預計最前方的是兩個龍騎兵千總部,然後是第四營的營方陣,再然後就是炮兵陣地和後方營地了。

從上頭的布置來看,右翼應該是偏防守的陣勢,畢竟龍騎兵在很多人眼裏就是騎馬的火槍兵,不要說不能和重甲騎兵比,就是和驃騎兵來比也少了幾分精銳的氣勢,不少龍騎兵騎的馬還是雜馬,並不是正經的戰馬,而就算是獵騎兵也沒有騎雜馬的,這支部隊,更象是一支用來追擊和幹雜活臟活的部隊。

第四營的精銳程度也不如第一和第二營,三個營在這一次大戰中都憋足了勁,打算為自己謀取一個真正的稱號。

就象是近衛第一營和第二營一樣。

說起來龍騎兵的前面還有“近衛”這兩個字,這也叫很多人十分眼紅。

中陣是郭守約的中軍,另外就是第一營全部和第二營的一個千總部,還有一個驃騎兵和獵騎兵千總部。左路則是第二營的一半加上全部的騎兵營,加一個驃騎兵千總部。

很明顯,破陣的打算和希望都是在左路。

任何一次戰爭,其實就是以自己的強力一擊,打垮敵人,以戰場的地形來做這樣的布置,郭守約也無愧於惟功的信任。

右路守,中路配合左路,左路全部是大平原地形,戰力超強的騎兵猛然一擊,打垮敵人的右翼,兜頭包抄,徹底擊潰敵人!

天氣大亮,太陽已經不是鮮紅色的圓球,而是通體透亮,不可逼視,號鼓聲此起彼伏,一道道紅色的激流從營地裏蜂擁而出,旗幟招展,甲胄耀眼,刀矛若林,雖然出戰的只有三萬人的戰兵和兩萬多輔兵,但聲勢之盛,猶如千軍萬馬。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一列列的軍陣漸次形成,大軍在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內很快就達到預定的地點,在參謀軍官的指揮下,塘馬們來回的奔馳,幫著各營的軍官們調整速度和隊列,帶領他們到達指定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