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人力(第2/2頁)

“老夫子怕人力不足?”

“嗯,正有此慮。”

宋堯愈屈指道:“遼南和遼中的土地已經大致用上了,除了少量田主和生員還有民戶在種自己的地之外,大半的軍戶和民戶已經在咱們的屯堡之中了,閑散的人口,公安司統計過,還不到十萬人,這邊再大興軍屯,恐怕就算沈陽中衛和鐵嶺衛,開原衛有不少無地的,也很難說人力充裕啊。”

當時遼東都司具體的田畝數字是兩千多萬近三千萬畝,這是萬歷初年全國重新清丈土地時丈量過的,數字相當準確,在當時的張居正手下,想糊弄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人口數字還是當年的老數,現在還真摸不大清楚。

好在遼陽公安司這幾年也不是吃白飯的,最少在遼陽控制之下,人口數是早就摸清了。

全部人口是一百九十三萬人,包括遼陽和遼南四衛和寬甸六堡在內,全部人口就是這麽多。

定遼六衛和遼南四衛一共就是十個衛,國初時就是連家丁不到十萬人,二百年發展了近十倍,可也不算少了。

這數字還包括相當的民戶和紳晉,生員在內,壯丁數是一百零五萬人,就是按惟功的標準,十六到五十五歲年紀的男丁。

另外還有三十萬左右的婦人,也在屯堡中做零碎活計和雜活,鹽場和鐵廠中,包括將作司和工商司下的坊織局,也有不少婦人在做活。

一百五十萬人,種植的土地是五百七十萬畝,已經超過遼南和遼中土地的總和,有相當的田畝,是在這兩年中陸續開荒燒出來的。

預計再過三年,田畝數字會超過六百萬,在當時的水利和技術條件下,大約是飽和了。

除去自己消耗,每年入庫的糧食有三百萬石,這主要還是軍鎮軍隊消耗多,養的大型肉食動物多,消耗大,如果按明軍其余各鎮和九邊的平均生活水平,這個數字最少還得增加一倍以上。

人力和地力的運用差不多要飽和了,但還遠遠不夠惟功所需,在他的預計中糧食最少每年節余千萬石以上,除了自用能大量出售,另外大型肉食動物不僅能滿足自需,還能大量出口,每年也要在百萬頭以上,年收魚千萬斤,只有自己麾下達到這樣的力量之後,才能走得更遠,掌控更強的力量。

棉花種植面積在得到松嫩平原之後會再上幾個台階,現在種植面種才幾十萬畝,已經極盡遼陽附近的地力,如果得到松嫩平原,種植面積到達滿足一年紡織百萬匹布以上,這才是惟功所需要的數字。

現在已經出現了水力梭機和紡機,這東西原理十分簡單,和趙士楨及將作司的高級工匠一說,幾個月時間就出現原型機,然後尋找水流合適的地方進行水力測試,再安裝,水力梭機和織機工廠就出現了。

現在的惟一問題就是缺乏足夠的棉花,盡管出產的棉布已經完全能滿足自用,並且開始小額出口。

人力和土地,已經使遼陽發展到一個瓶頸了,這也是這次出兵的重要原因。

人心思戰,不僅是要軍功,也是要發展。

吞下沈陽,乃至奴兒幹都司故地,使遼陽發展更上好幾個台階,這才是人心渴求之事。

惟功不可能染指遼西,只要這個朝廷還在正常運轉,他就不打算這麽做。

軍屯和各司,在遼陽甚至沈陽可行,如果推廣到遼西,把山海關和寧遠,乃至廣寧直接歸屬於自己的統治之下,那就是和朝廷宣戰了。

不得全遼之力,不入沈陽,不得全國之力,則不入遼西。

這是惟功的宗旨,從整個遼陽的發展來看,還是十分正確的。

現在看來,獲得土地不是難事,難的就是足夠的漢民了。

“老夫子,你也糊塗了。”惟功微笑道:“只要有足夠好的地,還怕尋不到人來種?這幾年,災害頻繁,水澇旱災輪著來,連咱皇上那種一兩銀子掰開用的性子都捐了五千兩,還詔告天下,你想,流離失所的災民,還少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