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各部(第2/2頁)

蒙古各部,確實就是這樣,大明強勢,他們就依附臣服大明,願和大明互市。比如巴林部,在後金興起時與插漢部合力攻打後金,與明朝合作,後來眼看明朝真的不行了,於是從征打錦州,打大淩河,打入關內,打李自成,披甲越派越多,直到為清朝的建立出盡全力,自己出撈足了好處為止。

皇太極第一次入關時,蒙古二十幾個部落出兵才兩千多披甲,加上牧人也就幾千人,後來從征的蒙古人就越來越多,最終編成蒙古八旗,並且開始變的窮兇極惡起來。

陶希忠的長鞭直指向北,最後有力的落了下來:“再往北,就是布裏亞特部,出了這個範圍,就是非故元地界,要往西去,便是大人所說的那個俄羅斯國了。”

至此介紹完畢,東邊的福余部身後是大片的陰影,那裏是索倫鄂倫春等沿著松花江黑龍江居住的海西和野人女真,一直到庫頁島為止。再往東南是長白山女真和鴨綠江女真,最當中的依蘇子河兩岸的是建州部,往大青山和寬甸方向是棟鄂部,往東北方向則是建州右衛古勒寨,這一大片地方,生活著大大小小的女真部落,總有幾十個之多,城寨之中,生活著十幾萬女真人,在大明有效管制的時期,不論是王杲還是阿台,或是哈達部的王台,棟鄂部的王兀堂,還有葉赫部的兩個著名首領,或是被殺,或是被擊敗,棟鄂部和哈達部人口最多,才勉強達到萬人以上的規模,其余的部落,少的才一兩千人而已,有的城主,能直接指揮的男丁可能也就是一百人甚至更少,能脫產擔任護衛和披甲戰士的人數,那就更加的少了。

最近的幾年時間,努爾哈赤卻是漸漸顯山露水,開始露出猙獰面目。

他先打敗了或是嚇走了尼堪外蘭,連奪數城,人丁數字從出兵時的幾十人到數百人,然後他開始不停的攻擊四周的小部落,從萬歷十一年誓師起兵的十三甲,到現在六年時間過去了,努爾哈赤也是已經擁眾過萬,成為撫順關邊墻外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了。

發展之速,令人咋舌。

這其中遼鎮的支持,根本就是明目張膽。

對尼堪外蘭等人的求助,明軍絲毫不理,對努爾哈赤的越界行為,明軍亦不加幹涉。甚至互市之時,有意增加鐵器的輸入,除了不敢給鎧甲兵器外,大約什麽都能換的到。

有這樣的支持,還有李成梁在萬歷十一年頒給的敕書,努爾哈赤發展起來,確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這個蠻夷頭領,確實也是一個頗有膽略和武勇,也有敏銳戰場感覺的人。

遼陽這幾年總的態式是隱忍,一切推到遼鎮身上,坐視對方被放幹鮮血,所以對努爾哈赤的發展,除了依托棟鄂部不停的打擊越界的建州部之外,更大的動作就沒有了。

眾人的眼光在陰影處掠過,並沒有停留太久。

相比控弦數十萬的北虜,部落男丁加起來不超過十萬人的東虜畢竟太弱了。

“綜上所述,近期我們準備打擊的漠南北虜控弦有六十萬人,當然,這是指所有能在馬上射箭的北虜男子……從十來歲到五六十都可以,真正的披甲人,不超過六萬人,插漢八部和朵顏三衛加土默特右翼,全部在此,不過如此。根據軍情司的情報,近期北虜會集結兩三萬人的披甲,對出塞的遼鎮騎兵進行一次毀滅性的伏擊,我們的計劃,就是在此事之後,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會戰級別的戰役,沿開原、鐵嶺到廣寧、義州衛、鎮夷堡等諸多路線出擊,分階段投入兵力,在邊墻外建立補給兵站,沿途深入打擊,預計用時是半年時間,由發動戰役日時算起。”

一直凝神細聽的郭守約和第二營營官王輔國一起對了個眼色,驚嘆道:“好家夥,真是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