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教士(第2/2頁)

他的俸祿,除了必要的生活開銷之外,幾乎全部被他用來購買教學器材,用來和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交往,對荷西的這種行為,軍政當局並沒有禁止,在上個月,一個教育司的官員約見了荷西,明確指出,除了在學校之內荷西只準教學,不準傳教之外,校園之外和業余時間,他的行為不被約束。

“大明有宗教自由,不強迫任何人信仰任何宗教,當然也不會禁止任何人傳教,前提是,不準與大明的現任律法有沖突。”

每當想起這一次談話時,荷西心裏就是一陣激動:賽裏斯人不愧是文明國度的創建者!

可惜的是,這樣偉大的文明國度,卻並沒有沐浴在主的榮光之下,這叫篤信者荷西感覺十分遺憾,當然,他對自己的傳教工作也就更加的起勁了。

……

……

“親愛的杜先生,這是我帶給貴府的禮物。”

荷西踏上的是杜忠的家門,他很喜歡這些中式小院的樣子,寬闊夠用的庭院,幹凈整潔,鮮茶和樹木在庭院各處栽種著,給人眼睛以美好的觀感和享受。

杜忠的兒子已經十三歲,現在就是在武學院學習初級軍官課程,以及五年之後,可以直接到軍中擔任隊官級別的軍職。

對軍校出來的青年軍官的前程,遼陽鎮上上下下都十分看好。

竟爭當然也是十分激烈,除了教育司的調查工作之外,杜家還要有五位編在保甲身家清白的家族當保人聯保,然後再通過考核,不論是頭腦,身體素質,還是知識儲備,都要有一定的基礎之後,軍校才會考慮錄入。

杜忠的兒子能在百中取一的錄取率下被錄入,毫無疑問是一個不錯的人才,在學校裏荷西也很喜歡這個少年,經常到杜家走動,一來二去的就是熟識了。

只是有一點叫荷西十分沮喪,到目前為止,他發展的信徒只有三家不到二十人,都是在學院做各種雜活的雜役家庭,而且荷西很懷疑那幾家平民是貪圖自己每次上門的好處才信教的,只是他將這種懷疑深深藏在心底,不願宣諸於口……如果說出來的話,自己在遼陽的傳教工作就太失敗了啊!

“荷西教士你又拎東西來,何必這麽客氣?”

杜忠今日在家,這日是朔日,天氣也不大好,早晨開始就是天氣陰沉,辰時末刻還下過一陣小雪,這樣的天氣遼東的土地都被凍的硬梆梆的,什麽工程也做不起來,到了午間,天氣沒有放晴的跡象,城外的土地開化程度也十分有限,杜忠將手下安排去做一些零散的室內活計,比如城中那個忠烈祠堂的室內修繕和裝潢工作現在可以加急進行了。

大祠堂現在已經成為城市中心,整個祠堂全部用大塊的條石為基,足有一百多級的石階為底,然後又是蕪殿式的高大建築,大殿之中,可以同時容納過千人,是九楹五進的超大殿堂,祠堂殿前是極大的廣場,足可容納數千人之多,站在高處,沿著大殿底座是大塊的草坪和樹木加上山石點綴的市民廣場,足可容納十萬人以上。

用惟功的話來說,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個中心,除了優裕的生活之外,精神上的滿足亦是必須。事實上中國最大的市民階層形成於北宋,開封城就有大相國寺和皇宮外圍等各種中心,北宋的市民生活極為豐富和優裕,皇室也沒有以前那樣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感覺,金明池龍舟競賽可以充許數十萬開封城民旁觀,上元佳節燈會時,官家會在宮城城頭與民同樂,一起觀燈看景。

惟功當然沒有建一個皇城和金明池的打算,不過建一個市民中心,與遼陽大大小小的小區和生活服務區配套起來,這倒是十分簡單的事情。

大祠堂,表彰和紀念烈士,以鼓勵後來者,這樣的建築成為市民中心的標志性建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再配上大廣場,大閱台,超級牛氣的市民廣場就初見雛形。

當然,遼陽這裏在不久前不僅是小農經濟,還是類似農奴的軍戶為主的居住區,想一下子跨越成為擁有大量市民和學院,加上職業軍隊和強大海國的工商城市或國家的雛形,目前來看,還為時尚早。

現在的遼陽,只是擁有蓬勃的活力,在未來一切都有可能的發展良機,當然,也擁有放眼整個大明都位於前列的富裕財力,不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都是如此。

“理所應當,哪有空手上門的道理。”荷西放下手中的東西,笑著客套,在中國幾年,他的漢話已經說的十分流利,幾乎沒有一點兒口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