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棉花(第2/2頁)

袁黃接著也道:“難得的是全部作壟,棉花要土地細密,要保持水份,十萬畝地整治完畢,這樣的人工和細致精微,實在難得啊。”

這都是從江南來的參隨,當時的中國,只有松江和山東濟寧等少數地方種植棉花,其余地方要麽不能種,要麽產量很低,得不償失。

所以松江布販賣全天下,你可以自己裁衣,但卻無法憑空變出棉花來,一直到百年之後,棉花種植漸漸為人摸到門路,大半地方可以自己種植自己紡織,也使英國諸國與中國貿易時無法用紡織品打開中國市場,後來蒸汽機帶動梭機,工業生產下洋布價廉物美,使中國的小農經濟下的自產自織模式被徹底摧毀,先是英國布,再是日本布,一直到一戰時期,歐洲資本對中國放松,才出現了榮家這樣的大紡織商,中國的本土民族紡織工業,才開始艱難起步。

可以說,在全球貿易的早期,布匹貿易是最要緊的一環,也是英國等諸國對全世界掠奪財富的最重要手段。

正因如此,棉花惟功是一定要想辦法種植的,此時人不種,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怎麽種植,他的麾下有孫承宗徐光啟袁黃大票人才,自己亦懂得一些,還怕種植不成棉田?

“棉花最要緊的就是喜溫畏寒,今秋成壟積肥,明春四月之後,以溫室育苗,出苗之後,再移到壟間,這樣可以幫助棉苗成長,然後精選種子,去掉癟、無光、大毛籽等劣種,留下良種,然後要好好曬種,棉籽殼厚,透水極差,播種之前要好好晾曬,最少三日,然後再播種,我遼陽這裏土地肥沃,可以稀種,不一定要厚種,然後就是植入深度不要超過一掌,但亦不能低於半掌,移苗之後,定期追肥,注意壟間補水,然後七月之後,就能打枝,最後,收獲脫絨!”

惟功一口氣說下來,在場的屯田司諸人都是默默聽著,心中不無感佩。

更有專職記錄的,將惟功所說,全部詳細記錄下來。

袁黃對宋堯愈輕聲道:“我們這位大人,算是真正早熟早慧又有大福報者了。”

宋堯愈亦是點頭,微笑道:“按大人所說,每畝四五百斤棉籽的出產,十萬畝地,很可以做一番事出來,等高產之後,全遼陽控制地方,百萬畝以上的棉花可以種植,不僅我遼東一地數百萬百姓不缺棉布,縱是供給京師等九邊地方,亦是足夠了。”

用棉花控制北方經濟,這是一篇大文章,也是惟功與宋堯愈密室計畫的重要一環,宋堯愈現在不大了解袁黃的心意,更知道這人是七竅玲瓏心,所以泛泛而談,不敢說的太深。

袁黃淡淡一笑,換了個話題,笑道:“近來參隨室和軍令司,還有參謀司,還有軍訓司,諸司合作,推出勛章制度?”

“此亦是大事,”宋堯愈笑道:“分為戰事勛章三等,戰役勛章三等,另外還有傑出服務,優越表現,卓越貢獻三等,這一次沈陽戰事,獲利立功不小,估計會有人得頒賜勛章了。”

“嗯,大人這一件事,做的極好。不過,究竟有多大作用,還要再看。”

“嗯……老兄有話直說吧。”

“近來,城中風聲頗惡,”袁黃坦率道:“就是那個李達鞭打生員一事,現在引起軒然大波,城中的官紳和儒學訓導十分不滿,幾次到都司衙門交涉,張都司自然推開,聽說他們又到分巡各道衙門去了,究竟如何,現在不得而知。”

“一群無用之輩,由他們鬧去吧。”

宋堯愈是曾經在相府呆過的,不要說生員和儒學訓導,還有那些背後的官紳,就算巡撫一級的官員,在他面前也曾經躬身哈腰,十分客氣。

到目前來說,宋堯愈仍然有這種高高在上,俯瞰地方官吏的感覺,這主要還是因其經歷,從舉人到張居正的謀士之一,一下子從草根到廟堂最高處,張居正在隆慶到萬歷這近二十年的時間全部是在高位,宋堯愈跟隨惟功之後也是諸事順遂,眼界高一些,倒也平常。

袁黃搖了搖頭,他感覺事情沒有那麽簡單,只是自己也沒有確切的證據,身為參隨,他對軍情司和侍從室的督查部門都了解一些,還有廉政司和公安司等,但究竟是怎麽運作的,情報來源如何,一無所知。

可能對他是很模糊的情況,宋堯愈這樣的人物已經早就知道,並且有所應對了。一念及此,袁黃就默然退下,不復多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