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烽火(第2/2頁)

整個沈陽和開原鐵嶺一帶,如同飛蝗過境,除了地裏的莊稼已經收割沒得搶之外,怕是已經只能用刮地三尺來形容了。

城頭之上,經常可以看到蒙古騎兵帶著牧人在衛所村落裏來回奔馳,趕著漏網被捕的漢人和牧群,背負著所有能拿動的東西,慢慢的從城下離開,往北而去。

一見到這樣的情形,則軍民人等無不心中沉痛,這些天來,每日在各衛城城頭痛哭的軍民百姓,真的不知凡已。

“父帥,起風了,還是回去吧。”

沈陽的東門城樓之上,李成梁在觀望敵情,時交八月,遼東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涼,城樓上毫無遮蔽,強勁的風力吹在人身上,體弱者已經難免要哆嗦了。

李如梅上前勸說,李成梁微一擺手,就是止住了還要說話的兒子。

李成梁已經近花甲之年,再健壯的身體也要注意保養了,他帶著自己的直屬家丁兩千余騎,還有李如柏,李如梅,李如梧等諸子,每子各領騎兵一千或五百,加上高澈,查大受,孫守廉和李平胡等副將參將的兵馬,城中騎兵有六千余騎,實力並不弱,還有李寧和楊元等諸將分守撫順關等處,施朝卿趙文命等遊擊分別充實沿邊墻各城堡,遼鎮騎兵有過萬人分列各地,如果李成梁決心出戰,其實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但李成梁只能選擇隱忍。

前兩個月一直在女真地界征戰,將士疲憊不堪,精力耗盡,而戰馬也變得十分瘦弱,如果勉強出戰,不知道會倒斃多少。

這些將士多半是家丁和各將的直屬各營,是用銀子訓練出來的精銳,死一個少一個,戰馬也是,得來不易,勉強出戰,代價太大了。

在看到眼前一隊蒙古披甲和穿著皮襖的牧民在城下攔馬墻附近呼嘯而過,焚毀了一個村落時,李成梁的嘴唇不過抿了一抿,整張臉上的剛毅神情絲毫未變。

“父帥,要不要兒子帶本部兵馬沖殺一陣,這些騷韃子,咱們今次退讓一陣,反教他們得了乖賣了巧,張狂的不成模樣。”

李如柏脾氣十分暴躁,按劍走上前來,大聲請戰。

“算了,不要憑白折損了我們的兒郎。”李成梁淡淡道:“些須財務,幾家軍戶民戶,隨他們去吧。”

警訊一起,李成梁便將沈陽等地有限的官紳遷入城中,有功名的也在城中,只要這些掌握輿論和一定力量的人群留在沈陽等各城之中,其余的事就不必擔憂太多!

……

……

“見過梅大人。”

“見過巡按大人。”

在沈陽與遼陽中間的武靖營堡是一座方圓不到一裏的小型城堡,駐守兵馬一百余人,和長定長勝西平鎮夷等堡相比,武靖堡和鹹寧堡,奉集堡等各堡已經很久沒有遇到戰事,就在它身後不遠處的沈陽已經遇警,在遼陽鎮大股騎兵經過此堡的時候,堡中的兵士還懶洋洋的不大起勁,堡外曬著大量的酸菜,泡菜缸子擺得到處都是,軍服號衣曬在堡門上下,看起來破爛流丟,實在不成體統。

這裏歸沈陽中衛管轄,不過按大小相制的原則,沈陽中衛既管不了清河堡和撫順千戶所,也同樣不怎麽管武靖堡,真正管束軍紀彈劾將領的是分巡道這樣的文臣,總兵和副將參將只管自己的營伍中事,衛所和軍堡不是他們的管轄範圍。

惟功在遼陽諸事興革,對遼陽各衛管轄下的驛站和各軍堡都予以極大的加強,不過對沈陽中衛這邊,他就是鞭長莫及了。

梅國楨輕騎簡從,只帶了十幾個從人,從兩個月前他出廣寧,巡視寧遠各地,然後打算巡視遼陽和遼南等地。

身為巡按,已經被人貼上了張黨的標簽,不過事情也不能做得太過份了,連上彈章,卻不曾到遼陽和遼南等地巡視,也是容易落人口實。

不過在梅國楨到達渾河岸邊的時候,北虜入寇的警訊傳來,他接到惟功的建議,同時自己也是膽大包天的人物,立刻就是決定轉道。

不去遼南,也不去遼陽,以巡按禦史的身份,立刻前往沈陽中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