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乞投(第2/2頁)

“吳師喜歡,當然是要送的,此物雖然也打造困難,但月出過千支還是不成問題,此次每位將軍送五十支,緩急之時,可以當得大用。”

眾將對有些東西不大了解,比如這自生銃是怎麽打制出來的,但這不妨礙他們知道這火銃是軍國重器,五十支的話可以放給自己的親兵衛隊使用,出其不意的話,可以收到奇效。

戚繼光的部下原本就以善使鳥銃聞名,得到這比戚部鳥銃精良十倍的新式自生火銃,各人的臉上,有比得到青唐甲更歡欣的神情。

幾具甲最多使各人在戰場上的安全得到保障,這些火銃運用得當的話,可能真有大用。

幾個將領互相對視了一眼,突然由吳惟賢帶頭,眾人一起跪下,均朗聲道:“張帥,我等願在戚帥南調之後,調入遼陽聽用。”

惟功哈哈大笑,伸手扶起這幾人,笑道:“就知道幾位前來,必有此意。”

吳惟賢道:“我等執掌的南兵在薊鎮實在不受歡迎,與北將相處也不十分融洽,忌我等者實多。只是我們大帥在薊鎮經營多年,自保其實尚且不成問題,只是怕日後國朝有大興軍的時候,我等必定是第一批被派出去的,而且背後無人撐腰,必定受人淩迫,於其到那時候孤苦無依,不如早做打算。是以,乞求大人收留。”

如果不是與惟功的關系極為親近,吳惟賢是不會將這些心底裏的話和盤托出的,這畢竟就沒有主動了,但在觀看了甲胄局和兵仗局,火器局之後,吳惟賢就明白了自己這一群人其實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無非就是訓練精良的幾千南兵,不過以練兵而言,張惟功是公認的戚繼光第二,一路行來,他們也見了不少遼陽鎮兵,精悍之氣十分明顯,以身體素質而論,已經明顯超過南兵的平均值,以軍紀和技戰術而言,訓練強度也遠在南兵之上。

戚繼光可沒有那麽多財富補貼到軍中,他的部隊不論是訓練強度還是科目內容都沒有辦法和遼陽鎮兵相比,戚繼光只能在舊有的框架裏打轉轉,而惟功已經跳出舊的束縛,不在五行之中了。

這樣一比,差距明顯,雖然這幾個南軍將領不願承認此點,但亦不得不承認。

原本他們該回去後,仔細的計較商量,最終才能決斷,在此時此刻,當著遼陽陪同諸將的面就坦然說出想法,只能說明這幾個南軍將領被震撼太深,已經失了鎮定了。

“吳師請起,諸位將軍請起。”惟功說笑道:“若要投本鎮,先得明白一點,咱們這裏可不講跪拜之禮。”

在南軍將領跪拜的時候,周晉材等陪同將領閃避在一邊,此時一個護衛走上前來,對著惟功示範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示範過後,這個護衛退向一邊,臉上猶有掩不住的傲氣。

“諸位,這就是軍人,每個軍人都該如此,驕傲難掩,自信難遮。我素知戚帥能練兵,諸位所掌之兵都是我大明第一等的精銳,然而,恕我直言,就是少這自信驕傲之氣。將來諸位將軍到我遼陽,諸位的部曲都是難得之兵,然而所缺者兵者之氣,所以需要重新加以梳理,本鎮也不象別的軍鎮,兵為將有,薊鎮雖然家丁制度不及遼鎮,北方諸將亦是蓄養家丁,南方諸將就是各位都是有固定的部曲……在本鎮,絕無此事。營制固定,而諸將隨時可以流轉升遷,諸位部下,來我遼陽之後,就是我遼陽之兵,而非各位的私兵,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不妨來投,這幾年內,北虜肯定會接連攻打遼鎮,遼陽也會有直面受敵之時,奏調各位前來不是難事,為難的就是我所說的這些,諸位且莫先回答,思慮清楚了再說吧。”

幾千精銳在內的南軍無疑是一筆大財富,戚繼光走後,無人替他們遮風擋雨,尋找出路和退路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歷史上這些南軍一直被迫留在薊鎮,後來參與幾次大型戰事,結果出苦力的是他們,立功受賞的就是別人,果然也是不出吳惟賢適才所說的範圍,但惟功不會一下子就接受他們,也正如他所說,不接受改編,仍然維持舊制的話,還不如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