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婚事

張用誠的婚事,定在七月初一。

當然是農歷,這個天氣,暑氣不減,但畢竟早晚要涼快的多,特別是遼東地界,早晚已經大有秋意,有見識的人家,早就開始大量囤積木材,為過冬做準備了。

遼東的冬天是說來就來,可能八月份江南還悶熱難當的時候,遼東的第一場雪就能忽如其來的降臨。

雪一來,冬天就宣布到來了,層林盡染,滿山紅葉的秋景,在遼東也是轉瞬即逝的。

六月底的時候,能來的賓客大致都到齊了,軍中能來的給了假也是全部到齊,然後就是商界中人,唐志大等遼商當然全到,連分巡和分守道衙門也有中下層的官吏前來遞名刺致意……張用誠是惟功的頭馬,惟功是少國公,在眾人眼裏遲早要回京的,數年之後,可能是張用誠接任總兵,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一次的婚事,雖然不是惟功成親,竟也是轟轟烈烈,鬧的十分熱鬧。

到成親的頭一天,正好宋錢度和李文昭等南商乘坐新至的商船到中左所,又從中左所坐車趕到了遼陽。

兩個商人獲得惟功的接見自不必提,張用誠這樣準新郎倌也是參與會見。

在江南和淮揚,順字行的店面開展的十分成功,在那裏,同樣也是分為南北貨行,但沒有蜜餞幹果房等南貨特產,而是將北貨分門別類售賣。

“人參是賣的最好的。”宋錢度氣度越發的沉穩了,坐在惟功對面,仍然氣度從容,只是兩眼之中,仍然有一絲掩藏極好的激動之色,他緩緩道:“幾乎已經出脫一空。那邊說,有一百萬斤也是好賣的很。不僅是江南,還有閩浙,兩湖,誰不要買?咱們這裏一斤參是九兩收來,在閩浙兩廣,一株好參上百兩也不易得,比黃金還貴的多。還有鹿茸等物,兩廣哪來這東西?也是賣的極貴,有多少能銷多少。”

李文昭笑道:“要緊的就是北方有而南方沒有,或是南方有而北方沒有,商船往返,賺的就是這個錢。”

“文昭這話說的近於大道了。”惟功手中一柄灑金折扇,搖的虎虎生風,模樣也是不怎麽瀟灑,只是他向來這樣,反而叫下頭的人容易放松,自然也沒有人笑他沒有王孫公子的特有氣派,他一邊搖扇,一邊笑道:“互通有無,方便民生,我等還能獲利。這可比那起子放高利貸弄錢莊的高明多了!”

“嗯,大人說的是。”李文昭被誇了一句,心中十分高興,笑道:“不過還是要趕緊收參,這才是‘有’,否則,咱們也成了‘無’。”

眾人聞言都是大笑,惟功笑畢,向張用誠點點頭,張用誠會意,著人擡了一個布袋進來。

“什麽金貴東西,用布來裝?”

“看來是百年山參,此物到江南,一株可值千金。”

這兩個青年南商算是賣人參賣上癮了,確實,他們在此之前沒做過這般好做的生意,挑三揀四,拼命壓價,才是買賣常態,但人參貂皮等物,在江南卻是哄搶,有不少中產之家都巴望著能買株參防身救命,沒買到的,當然引為十分遺憾之事。可想而知,下撥人參到江南一帶,仍然會引發搶購風潮。

這東西,在遼東其實和松子是一個感覺,茂密的密林之中到處都是,人口少而林子大,幾乎就是采之不竭用之不盡,一年多的不敢說,十萬斤成熟人參肯定沒有問題。

不過為了限制女真人的財政收入,同時也不使人參在南方賣的過賤,一年七八萬斤也就差不多了。

以南方中國過億人口,幾百萬戶中產以上的富裕家庭的購買力,一年這點人參過去,仍然是嚴重的供不應求。

如果打通往倭國,呂宋的航線,再賣個幾萬斤,一年獲得幾百萬是很輕松的事情。

再加上松子幹果等大量販賣,皮貨,名貴藥材,一年千萬以上是唾手可得。

眼前這布袋中,兩個青年南商總以為是這些北方特產,所以倒並不怎麽放在心上。

袋子很沉重,一打開來,兩人就驚呆了。

李文昭上前,伸手一摸,再一聞,笑道:“這是上等的青海井鹽啊大人,我們除了北貨,再弄些井鹽來賣?這倒也是個生財的門道。今年年頭淮揚一帶諸府大災,確實是好生發。”

他的話不怎麽認真,要填充淮鹽留下來的空白市場,應該是大量的真正的食鹽,而不是眼前這些又細又白的井鹽。

在明清乃至民國時候,全國大半地方的百姓吃的鹽都是管制的,而且九成以上是海鹽,後來技術和物流發展了,食鹽還在管制,只是吃的鹽以井鹽和湖鹽為主了。

這會子的海鹽處理的都不好,顆粒大,顏色灰,只有井鹽也就是俗稱的青鹽才細白幹凈,不僅能食用,還能清潔牙齒,是中產之家才能用的起的好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