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鹽場(第2/2頁)

再下來,就沒有什麽可說的了,真正的礦場生產之事,朝廷不論文武大員都沒有那個本事玩的轉,根本不會問及。

倒是眼前這位貴人,看著才二十不到,原以為就是一個京裏來的紈絝子弟,不料卻是有真才實學,不僅通曉采礦之事,還比那些幹了幾十年的老手都要強得多。

“最好是考級,貢獻良法技藝越多的級別越高,然後就是做活的水平高低,級別越高,俸祿就越高。日常的待遇,礦工要比船廠港口高一些,這是最苦的活,沒有好身子骨就熬不住,聽到了沒有?”

惟功目視眼前諸多官吏,這些骨幹多半出自順字行,不一定是第一批跟他的,但肯定是在順字行經歷過培訓,做事高效,講究辦法,都是難得的人才。

張思根和任磊等諸司負責人,原本在順字行是大掌櫃的,一過來,就保舉為各衛的經歷,正六品職司,雖然是衛所中的佐雜官,比起縣丞同知等州縣佐雜要差得多,但畢竟是正經的朝廷官爵,此時眾人凜然聽訓,待惟功說完之後,便是一起躬身,齊聲應道:“是,請大人放心便是了。”

張思根指著不遠處一處密林,笑道:“這裏就是預備的焦炭廠,正好這一塊林子十分茂密,又沒有人住在這裏,地上枯枝都是極多,伐木做屋,空地做焦炭廠,木材也足夠用。煤,遼東雖不及晉北多,但亦足夠使用了。”

以遼東的存煤,用來在這種規模的礦場上煉鐵煉鋼,簡直就是有取之不盡的感覺。事實上京城一帶已經用煤取暖,皇宮大內一年要貢煤五百多萬斤,遼東也有一些人用煤取暖,但並不算多,畢竟煤要花錢來買,而木材只要自己費點力氣就能收集和砍伐。

現在的遼東才幾百萬人口,這麽大的地域有無數的密林,根本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

“這是引水池,這是積澱池,這裏就是結晶池了。”

比較鐵礦來說,鹽場的建設就容易得多了。

復州和金州的煮鹽場原本就是近海地方,容易引水燒煮,才可能形成鹽場。比起曬鹽來,煮鹽需要大量的木頭,鍋灶,然後還要大量的人力,比起天然的鹵水來,海水煮成鹽所費的功夫真是難以想象的龐大工作量。

當時幾家大的鹽場,最大的就是淮揚一帶,然後就北方的長蘆鹽場,還有川鹽,青海的井鹽和湖鹽等等。

遼東的鹽不能外銷,只能自用和賞賜女真,一年不到六百萬斤的產量,已經是臨海各衛都有大量灶戶的情形下的最大產量了。

當年定鼎遼東,太祖以軍戶中最大一部份種地,也有相當部份的炒鐵軍和煮鹽軍,時間久了,煮鹽軍戶就成為世代相襲的灶戶,十分困苦。

惟功自鐵礦出來,便是馬不停蹄的趕向金州鹽場。

這是一處方圓十余裏的地方,規模宏制極大,將金州衛和復州衛的所有灶戶都調了過來,舉家搬遷。

整個鹽場外圍,已經成為一個超級大的工地,到處都是興建房舍的建築工人們。

這裏到處都是鹽堿地,近海灘塗,用來種地是肯定不合適的,倒是往裏有不少的淺沼澤區域,用不完的軍戶可以成為屯堡工人,用來放牧,或是加入建築司,將作司。

不愁沒有工作,自然也就不愁沒有飯吃。

比如那些調來的灶戶有幾千戶之多,現在鹽場剛剛開始建設,只有少量的鹽池開始結晶,更多的還在建設之中,灶戶們就是已經成為臨時的建設者,要等鹽池全部投入運營之後,他們才成為鹽場的工人。

“大人,俺叫張老實,俺全家都給你老叩頭了。”

“大人,俺全家都祝你公侯萬代。”

“大人長命百歲啊。”

“……俺……俺就叩頭了。”

鹽場的灶戶,原本就是最苦的一群,比最下層的種地軍戶還要苦幾分。常年在海邊吹風受凍,苦不堪言,每日熬鹽,更是比種地還苦十倍,完不成任務,不是杖責就是鞭打,挨餓是肯定的事情,這樣的處境,生存都很困難,平均壽命低,嬰兒存活率低,就是一群生活在地獄中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