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獵騎(第2/2頁)

只是這些人的字比李達要差一些,但軍人手書,雖然質樸無華,但居然也有銀勾鐵畫,字字蒼勁有力之感,叫人一看之下,另有一番感悟在心頭。

“原來真的是人人能詩能文。”

“遼陽鎮兵真是了得。”

“我等今日是真的開眼了,原來傳言當真屬實。”

遼陽鎮對軍人掃盲是優先在任何群體之上的,任何人入營之後,體能考核和文化知識考核是並重的,甚至有時候是文化知識優先於體能。畢竟在這個年代,能活到成年的貧苦家庭出來的軍戶子弟都有強健的體魄,否則早就不在人世了,招體能合格的士兵容易,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軍士和軍官團體卻要難得多,所以朱尚駿等武力一般的軍官因為文化知識強悍,反而是比武力值高的更容易得到升遷。

對軍官是這樣要求,對普通的士兵也是一樣,因為遼陽鎮不僅是要打仗,還承擔著改革整個遼東,未來改變大明的任務,每個士兵在將來都是種子,比如現在的屯堡中,司法官員有不少就是傷殘的士兵來擔任,未來的屯堡堡長,司法官,民政官,稅務官等相當重要的職務,肯定都是以安排退伍軍人為主。

這些人,有嚴格的紀律養成,是講究效率和執行的團體中的一份子,相比整個大明的風氣來說,軍人在此之前一直格格不入。農耕文明和小農經濟對軍官團體的執行力和效率都不需要,這導致中國的軍官團體的地位一路下滑,而到了明清之際時,降到一個不能再低的位置。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陷於一種停滯狀態,整個國力上來說,不要說和盛唐時比,連殘宋都有不如。

惟功要做的,便是以軍官團體為核心,屯堡和各種工廠為輔助,各種專門學校出來的學生團體成熟之後與軍隊彼此配合,新的制系之下將由新型的人才來引導,所以學校要大興,軍隊這個團體的水平也是必須要提高起來。

不過在這幾個老者親眼見到之前,他們真的很難相信,一群士兵揮灑自若,雖然不能和秀才的專精經義相比,但最少不是那種大字不識一個的純粹的粗人了。

……

……

李達等人在堡內用飽了飯,休息了一刻鐘,才繼續持著火銃上路。

他們的火銃制式和局火銃隊手中的一樣,只是套管上套著刺刀。

這刺刀是上等好鋼打制出來的,一把便要好幾兩銀子,十分昂貴,而且套上槍管需要認真打磨,接榫要十分準確,這才套的牢固,所以打造起來十分困難。

現在編制是兩個長矛方陣局配一個火銃局,還有半個戰兵局和半個分遣隊,司總部掌握五十人左右的架梁和塘馬騎兵,傳令兵,參謀和訓導等官,除了分遣隊下發套有刺刀的火銃外,前一陣下發新武器的就是所有的騎兵。

在李達等人抵達時,一隊輕騎兵也從遠處縱騎趕了過來。

他們也穿著軍常服,只是褲子顏色為白色,用來區分與步兵的不同之處。

軍法官則是全身純黑,也是與普通的步兵和騎兵大為不同。

炮兵則是全身純紅,叫人感暴到一種暴烈之氣。工兵,輜重兵,也是分別有不同之處。

每騎兵都下發短銃,比正常的步兵銃短了三尺,用特制的火銃套斜套在馬腹一邊,取用和行走都十分方便,另外一側就是放著短弓或長槍馬戟等兵器,馬腹後再有骨朵或是投槍,李達看過這些騎兵的裝束,心下也是對他們二兩四的月餉服氣的多了。

用的兵器越多,訓練也就越艱苦,光是那投槍在五十步十投必須八中的最低標準,李達就知道非一日之功,沒有幾個月的辛苦訓練是無法完成的。

每千總部的騎兵局都是穿著厚甲訓練,武器也單純的多,並沒有下發火器,這種騎兵被叫做鐵甲騎兵,是正經的重騎兵,用來合戰,沖鋒陷陣,訓練是以騎戰隊列和騎馬砍殺為主,馬上射箭和火銃等科目重甲騎兵就練的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