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細則(第2/2頁)

“我等願意入股……”

“對,就不知道多少銀子算一股?全股算多少?”

在這種問題上,三個遼商就務實得多,如果沒有詳細的章程,怎麽入股,怎麽分配,怎麽算息,這樣的股子是不能算入的。

其實這年頭大明的官員不能直接經商,特別是不能直接辦當鋪錢莊一類的生意,但官員和商人勾結是無處不在的,按股分紅也很簡單明了,但一定要將股本股息一切算好,否則官字兩張口,到時候說理都沒處說去就慘了。

“大人預備拿順字行出來叫人入股,五萬兩一股,怎麽入,怎麽定契,怎麽分紅,這裏都有詳細的規定……”

“好,我等拿回去看看,研究過後,再來回復兩位。”

惟功確實是有大魄力的,最少在眼前這五個商人心裏就是如此的結論。

順字行現在年入在一百四五十萬,未來還會更多,惟功如果不拿出股子出來,憑他自己一個人也一樣能吃的下這一門大生意,可是為了未來更大的發展,他決定叫人入股其中,這樣一來,這些商人又能守著自己的生意,又能在順字行的大發展之中,獲得一分紅利,這樣順字行的發展也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現在拿錢,將來出力,這樣才能獲得分紅。

可以說,這是一個有大胸襟大氣魄的上位者才會有的決斷,事實來說,也是因此叫宋、李二人立刻下定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這樣一位主事者,從哪一方面來看,此事都是必成,而參與其中者,都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五萬一股……”

唐志大初聞這個價碼時,神情為之一滯,另外兩人也是如此。

這個股子,確實是很貴很貴。

但他們也幾乎很快就想通了,三人雖未當場表態,不過在宋、李二人看來,幾乎是與立刻答應沒有太大的區別。

“本地酒菜,怕多不能入尊口。”唐志大收好了細則,妥當的收在懷中之後,才又向著宋錢度和李文昭笑道:“城西城隍廟附近有一家慶豐樓,滋味頗為不壞,特別是魚鮮一道,較為出色,能將河魚弄出一桌出色的菜式來,更為難得,兩位都自南來,想必好此道,今日我等做東,盡一次地主之誼,請兩位務必賞光。”

這是瞌睡遇枕頭,兩個江南人哪有不愛吃魚的,當下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

……

一群商人談事的時候,惟功在近衛們的簇擁下,從武靖門出了城。

城門附近已經拆平了不少民居和舊營房,新的規劃正在施行之中,到處都是施工的人員,大工是遼陽鎮的人為主,小工是本地人為主,在城門之外的一些空地上,立起了高大的煤窯,底下燒炭,上頭就是磚胚在裏頭。

這種東西,技術含量不高,但趙士楨帶出來的人還是做了一些改良,在通風聚能上遠比一般的磚窯要好的多,出產量也大的多了。

最近要營造的地方很多,磚窯已經開始形成規模,成為大片的磚廠。

除了磚還有瓦,附近還有人不停的砍著木頭,遼東地方最不缺乏的資源就是木頭了,在城市四周雖然沒有成片的森林,但用來做房梁的梁木資源還是足夠,只需稍微走遠一些就可以了。

惟功出來,是出來迎接趙士楨,其實也不止是趙士楨一人,隨趙士楨一起前來遼東的還有大量的工匠,其實以鐵匠為最,皮匠等各色工匠都齊了,這些人是惟功的心肝寶貝,一半以上是工部的匠人世家出身,因為世代為匠,頗有一些普通民間工匠沒有的絕活在身上,就說制造火銃吧,普通的工匠很難在短期內熟手,別的不說,就是那銃管用銃床來鉆,一個老手熟手也要好幾天才鉆透,而稍有不慎就會鉆歪,前功盡棄,所以熟手匠人,十分難得,也是惟功很看重的一群十分要緊的人物。

他們自京城來,坐的是順字行的載人馬車,二百多人坐了十來輛車,加上順字行沿途派出的護衛,倒也是平平安安到了遼陽城外。

過寧遠地界的時候,倒是叫人有些擔心,祖家已經站在對面,順字行已經無法開展業務,寧遠店只剩下一個門面,不少真正的商業上的人才已經調走,留下的除了看門面的之外,就是負有特殊使命的。

車隊過寧遠等地的時候,這些人也是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來保護。

所幸,連同趙士楨在內,所有人都平安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