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向往(第2/2頁)

“可別瞎說……京裏那位,還沒長成呢。”

提起京裏那位,眾人眼前就是英氣十足的李成瑛的模樣。其實小姑娘也是生的眉目如畫,而且因為是大戶人家出身,所以身上有一種常人沒有的氣質,清麗脫俗,有一種貴氣,和大丫簡直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大人可能還是喜歡溫婉一些,聽話一些的。”

“也不盡然,在京裏時,李府二小姐也經常找大人,大人和她也是有話有笑,只是當時都小,特別是二小姐,就是小丫頭片子的感覺。”

“嗯,這麽一說還真是。”

惟功和李成瑛已經定了親,而且是北京全城勛貴都很看好,很登對的一對。

襄城伯李成功也是皇帝跟前的心腹,李家累世在宮中效力,是掌握禁軍的勛貴之一,儀仗護衛,世代都掌握著,不是特別信的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就象是成國公,撫寧侯等各家,也是一直掌著京營,分掌各營,底下的都督副將參將也是依附在各家,勢力牢不可破,李成功家在禁軍中的實力也是如此,沒有他家,當初惟功在廢立風波裏也沒有那麽輕易地就成功破局。

這兩家聯姻,可以說是未來幾十年內最強的兩大世家,一個可以掌握京營一部份實力,一個掌握一部份禁中,任何勢力面對這樣的組合都得考慮再三,哪怕是文官雖然可以制約皇權,對真正的勛侯世家也是沒有辦法的。

不然的話,大明二百多年下來,除了朱元璋手裏殺過不少勛貴,靖難之後,還有哪家勛貴被削了爵?不管是搶占土地,還是欺男霸女,橫行不法,只要不想造反,朝廷怎麽都會優容,這二百年來,只有在張居正手裏才有幾家勛貴被真正收拾過,不過張居正也是為了自己清丈土地的大局,否則的話,也不會去惹這麽一群馬蜂窩。

惟功代表的英國公府和襄城伯府,未來三十年內,一定是實權最大,亦是最受倚重的勛貴大府,這一點來說,沒有人敢於懷疑。

一群膽大包天的家夥趁著惟功不在,肆意議論著,甚至商討起他未來成婚的細節起來。說起來這事兒還有點頭疼,再過幾年惟功就過了弱冠之年,李成瑛也堪堪到十六七了,到時候是李家將人嫁到遼陽來,還是惟功想辦法回京迎娶,然後就不回來了?

算算張元功年紀還在盛壯,眾人都以為惟功最少能在外十年八年的,估計將邊功立的差不多了,也將將要到三十了,以這個資歷和年紀,回去掌京營,痛加整頓,那時候也就沒有人敢於反對了。

只是這個設想在他的婚事面前,似乎有點小小滯礙。

不過眾人沒有過多的擔心,惟功雖然還不到二十,多少大風大浪都闖過來了,這一點小事還真不算什麽。

……

……

一轉眼功夫,惟功就已經到了大槐樹下。

這裏還沒有拆除,不過也是人心惶惶,頗有一點兵荒馬亂的模樣了。整個胡同是東西縱向的,房間都南北對開,原本就是兵營營房,講究對稱,沒有院子,胡同就是一長條的營房演化而來,有一些人家有些財力,自己構築了小院,種了樹,栽了花,修剪的整整齊齊,這會子要搬離了,不但是那些床啊櫃子的都搬了出來,壇壇罐罐,花花草草,全部都是搬了出來。

光是從這些小物件來看,也是能看出男人女人們是什麽樣的人……粗疏大意的,仔細過日子的,有些情調對生活充滿熱愛的……連飯也吃不飽的窮軍戶,辛辛苦苦的在院子裏種一墻牽牛花,叫人看著賞心悅目,這個民族,原本就不缺乏對美的向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