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匯報(第2/2頁)

可惜的是,趙士楨在這件事上很難突破,其實如果光是用擊錘打火石,然後引燃引火藥,這一點已經可以辦到,但將所有的扳機零件列裝成型,成為一個成熟的槍型,估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其實歐洲的燧發槍也是走了相當漫長的一段路程,從純粹的火繩槍到用銅條轉輪,再用擊錘打燧石引發火藥,前後最少用了百年。

惟功是要以火繩槍直接跳到燧發槍,如果不是有趙士楨這個第一流的人物,怕也是真不可能。

趙士楨此來,當然不是真正遊山玩水。

唐瑞年道:“趙士相,李英鵬,兩個大匠領著七成的匠作組成員跟著一並來了。留在京城的主要是制馬車和相關器具的,能做火槍,鎧甲,兵器,各種工兵用具的,全部都跟過來了。”

遼陽將是未來的核心和基地,十年之內,惟功所有的事業都是在此立基,已經被趙士楨調教了幾年的工匠當然都必須跟來,並且要在短期內,擴大若幹倍的規模上去。

這麽一想,用錢之處簡直是太多了!

惟功喃喃道:“一年之內,不弄個三五百萬的,簡直支撐不來。”

唐瑞年聽的眼皮直跳,趕緊道:“晚上的安排是大人給參謀局中表現優異者賜宴,共用四桌,三十來人,陶希忠和他兩個副手坐大人身邊。”

“好吧,就是這樣。”

一回遼陽,光是具體的事物就是這麽許多,書桌上還有厚厚的一摞公文要批復。

雖說各部門各有職司,惟功早就把部門能自己負責的一塊給劃的清清楚楚,但需要他這個最高負責人批復的文書卻是一天比一天多,別的不說,撥給屯務這一塊的銀子很快就必須到位,先從順字行到財政上,再從財政批到具體部門,沒有他的簽字,誰敢當這個家?

而白花花的銀子,現在全部是惟功自己的私產,拿私產貼補出來給軍鎮用,恐怕大明現在大大小小幾十個軍鎮,只有惟功這裏一處了。

“好了,大人。”唐瑞年笑道:“侍從室參隨處又有兩個新參隨加入,見或不見在大人兩可之間……他們要先期培訓才行。”

侍從室的參隨與參謀局不同,參謀局純粹專注於軍事,參隨室則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關鍵就是你要是某一方面的專家,而不光光是專長於儒學。

光懂儒學的那些酸丁,參隨室是肯定不要的。

“這麽久才兩人?”

參隨室在惟功心裏是很重要的部門,不僅是在自己身邊隨時贊畫和幫手,而是一個高級人才儲備中心,放在自己身邊積攢足夠多的恩情之後再放出去大用,算是遼陽鎮的內朝核心,有點兒象西漢時的尚書們,近在咫尺,是惟功私人的身份再任用,比起直接啟用某人負責某部門要放心的多。

只是人才難得,唐瑞年笑道:“這兩位,都是喜好雜學,一個對天文星相頗有研究,對泰西的學問也不排斥,所以留用,另外一個長於算學……大人,這就很難得了。”

“往江南去試試看。”

“是,已經派人去了。”

整個北方,想找一些精通雜學的士大夫都難於上青天,主要還是經濟重心南移,江南一帶經濟富裕,社會更具活力,也更包容,而且讀書是一種習俗,並不是一定要如何如何,比如赫赫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也就是在江南能成名,在北方成名的風流才子,實在屈指可數。

要找相當水平的雜學士子,當然還是要到南方去。

從進屋到如今,一直說事,惟功一碗茶亦不曾喝,加上長途趕路,雖然是練武打熬出來的好底子,畢竟也是倦了。

可外間還有幾十號文武官員等他去赴宴開席,惟功不得不勉力而起,說道:“走吧,今日事就這樣,我們出去開席。”

“對了!”他又對唐瑞年道:“大丫的事還沒找你算帳……”

“大人,我又不能不準人家的假……”

唐瑞年笑著掏出一個布包,遞給惟功道:“大丫臨走時說了,這是給大人縫的,說是家裏實在有事,要不然不會在大人回來時請假……”

“哦,我看看。”

果然是大丫親手縫的……一看針線線腳頗有一些粗糙,畢竟是不能和真正的高手相比,縫的是一雙絲制便鞋,惟功常抱怨腳悶的慌,看來這丫頭在這一段日子裏,並沒有閑著。惟功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