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底定(第2/2頁)

……

……

事變兩天之後,遼陽城已經恢復了平靜。

其余地方都平靜下來,都司衙門卻是無人主持,陷入混亂之中,其實遼東都司,掛都指揮名義的高級武官最少有十來個,都同,僉事這級別的有好幾十,比如海蓋參將,就是掛的都指揮同知,世襲蓋州衛指揮這樣的職務。

但掛名與專職,這是兩碼子事,遼東都司範圍廣大,管理的事務也還頗為繁钜……幾百個驛傳就直屬都司衙門管理,這和內地都司不同,有些地方的都司,也就只剩下掛名的意義了。

張三畏這幾日就沒有出門,安心在家等時局變化。

他和朝中兵部還有都督府都沒有什麽瓜葛,將門世家中他家算是中下層,遼陽的事鬧的再兇,只要他謹守本份,不摻和其中的瓜葛,估計也不會有什麽禍事臨門。

抱定了這樣的宗旨,張家這幾天連大門也不開,只有午前開著小門,由菜農和柴夫送些蔬菜和木柴進府來,別的時候,一律是不準進也不準出。

這日時近正午,張三畏在窗前看著日影發呆,他的房中陳設很簡單,一柄超過百年的大弓掛在墻上,那是他先祖為百戶時,一路殺到兀烈河衛時用的五石強弓!

從建州衛到木蘭河衛,然後阿古河衛,伏裏其衛,哈兒分衛,紮嶺衛,哈兒蠻衛,最後再跨海,到兀烈河衛。

遼東都司已經夠大了,但當年的奴兒幹都司,地域卻是在遼東都司十倍以上!

那是何等廣袤的天地,到處都是密林與大大小小的部落,明軍沿河而進,那些部落首領望風而降,當時蒙古諸部,現在的泰寧、朵顏、福余三部為東路蒙古最強都降伏於大明的鐵騎兵鋒之下,而那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又有哪一部是明軍之敵?是以明軍一路高歌北上,直抵極寒之地,將大小興安嶺在內的廣大地方全部囊括於版圖之內,設衛設驛站,一路北上,一直到將庫頁島在內都設立衛所之後為止。

雖然明軍的強勢不過數十年,奴兒幹都司也僅僅存在很短的時間,但不可否認,明朝立國之初,兵鋒指向所向無敵之時,亦足以成為漢家兒郎永恒的驕傲!

……

……

除了弓與劍之外,這間房裏沒有什麽值得一說的陳設,畢竟張三畏權勢不高,也不貪婪,家境並不算特別的寬裕,他躲在這處名曰書房的房裏,也沒有書叫他拿在手中看,主要也是因為家中狹小,又不得出門,小孩子亂跑,婦人們高聲說話,張三畏心裏煩悶,只能在這裏躲躲清凈。

城裏是已經安靜了下來,那日有一百余人被殺,林氏三兄弟只剩下老大林紹勇一個驚弓之鳥還活著,現在聽說林家也是關閉了大門,任何人不準出,任何人也不準入,林紹勇已經正式告別了官場,同時大家心裏也明白,林家作為一個強大的遼陽地方勢力,從此之後,也就不復存在了。

再加上被拿捕的一些衛所中層官員,還有被刺殺的左衛的指揮李家瑞,前衛指揮林紹廷,整個遼東都司在遼陽的本土勢力幾乎在一夜之間被一掃而空,而城中有不少官紳也被拿捕,與他們親附的商人也一樣沒跑掉,幾乎就是一晚時間,風雲突變,整個遼陽的異已勢力被強力鏟除,自此之後,遼陽鎮已經進入了一家獨大的局面了。

這是當年曹簠想辦而辦不到的事,張惟功這個青年勛貴一來,就是雷霆一擊,輕輕松松的辦成了。

這是叫張三畏無比心驚的事,他發覺遼陽鎮對誅殺朝廷三品官職的大員毫無顧忌之處,指揮使也是說殺便殺了,當然表面上遼陽鎮肯定不會承認,奏折上一定是說有亂民襲殺官員,然後遼陽鎮兵出動剿平亂匪,抓捕可疑人員……有巡按禦史背書,加上此前的風波,朝廷縱有疑慮,也不會就此事認真追查下來,畢竟誰都明白,這是本土勢力和外來勢力的碰撞,就朝廷而言,借此打破遼東本土勢力鐵板一塊的局面是樂見其成,估計王政和與林紹勇等人就是想明白了這一點,連叫屈辯冤的勁頭,都是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