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鎮城(第2/2頁)

隨著遼陽騎兵的經過,大勝和斬殺速把亥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遼東大地,等惟功一行經過十余天的長行抵達遼陽城外,看到內外相加周長二十余裏的廣闊城池,還有林林總總的城防設施之時,所有在隊伍之中的上下人等,均是松了口氣。

這一路過來,抵達遼中和遼南附近時,沿途軍堡衛所,已經有不少軍民相扶而出,設牛酒香案,迎接惟功一行。

消息傳的遠比馬速要快,這些年速把亥和泰寧部是邊患的急先鋒,規模可能不如圖門汗或黃台吉等奴酋合力時來的大,但泰寧部每一次都是急先鋒,特別是速把亥和炒花這兄弟倆,根本就是年年都來打草谷,死在泰寧部鐵騎之下的邊民真不知道有多少!

萬歷七年時,土蠻部六萬余騎深入,其中有泰寧和黑炭石諸部,深入邊墻,一直到遼南的海州耀州附近……可想而知,這一次深入會給大明軍民帶來多沉重的殺傷和苦難。

聽聞這個奴酋喪命,雖然炒花未死,而且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炒花又折騰了好幾十年,一直到建奴興起之後才消停,但此時的泰寧部元氣大傷,所受創傷十分沉重,炒花喪膽,繼位者把兒兔想必也不敢繼續犯邊,對很多軍民來說,斬首多少只是邊將的榮耀,封爵的資格,而格斃奴酋,報仇雪恥,震懾北虜,使之不敢繼續犯邊,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好消息……可惜在遼鎮,斬首數百,甚至近千,過千的戰報比比皆是,所謂殺死的小王子一次也是十幾二十,誰不知道蒙古人精力旺盛,一個奴酋有幾十個兒子都可稱王子,死上幾個根本毫不在意,這樣的戰報,對普通人來說真是毫無意義。

只有殺掉速把亥這樣的酋長,一部之主,這才談得上是復仇和震懾!

一路上,遼鎮的軍民們將全部的熱情都用在了歡迎惟功一行之上,大小堡台和普通的軍戶所,只要是遼陽鎮的騎兵經過,都會受到最隆重的迎接和招待,這些普通的軍民傾盡所有,甚至殺豬宰羊,無非就是向惟功和其部屬,表達自己的欽敬之情!

在遼鎮,沒有普通的百姓,連後世演化成的村莊也是以寨和台為名的多,在這裏,到處都是軍堡台站,到處都是衛所形成的聚集地,除了感激惟功之外,也是敬服他的武勛。

李成梁經常以各參將分守戰略要地,自己帶精騎家丁直搗敵後方老巢,襲敵後路,這樣的戰法當然十分冒險,不過再怎麽冒險,似乎也不如張惟功率幾百騎兵,堵在速把亥回家的路上將其襲殺,正面對決,堂堂正正將數倍奴騎擊敗來的更令人覺得血脈賁張,更叫人覺得拍案稱奇吧?

這一件戰事,已經成為惟功進入遼鎮的一塊敲門磚,最少在相當多的普通的軍戶心中,遼鎮又是升起了一顆新星。

……

“末將見過張大人。”

“屬下等見過大帥。”

遼陽城巍峨廣闊,原本就是遼鎮的防禦和統治中心,是遼鎮的兩座鎮城之一,也是鎮城和路城中最大的一座。

在隆慶年間,遼鎮總兵府邸和巡撫官邸其實已經奉命移至遼陽,但因為廣寧在這些年要面對泰寧部和土蠻諸部的多重壓力,戰事多半是在廣寧一帶開打,特別是從鎮夷堡一線的邊關上,幾乎是年年都有戰事,所以李成梁仍然在廣寧駐紮,並沒有遷到遼陽來。

現在的遼陽城,仍然是一個單純的壓制女真的城池,這與當年設立這座衛城的初衷是一樣的,蒙古的邊患,十次有九次都在廣寧,只有極其偶然的情形下會與遼陽有關。

比如上一次的曹簠事件,就是一次十分偶然的突發事件。

隨著新派駐的遼陽鎮兵馬的進入,沿邊各堡漸漸回報,黑炭石部陸續後撤,深入邊墻之內的牧民早就跑的不知去向,黑部原本只是小部落,野心並不算大,這一次閃擊遼陽,算是打了一個漂亮仗,生俘遼陽這樣的鎮城總兵,同時斬殺明軍數百人,千總級別的武官就有好幾個,是一次對遼東明軍不折不扣的大勝。

在惟功和新遼陽鎮官兵的努力之下,此前的晦氣已經接近被一掃而空,眼前的歡迎場面雖然浩大,惟功和他的部屬,卻是可以受之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