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搶功(第2/2頁)

大明是以小制大,或是大小相制,如果廣寧真的面對五六萬蒙古披甲,李成梁就能急調遼鎮所有兵馬來援,比如寬甸參將,海蓋參將和開原參將等等,但平時他這個總兵是不能管底下的那些小弟的,惟功被留在廣寧不是奉總兵的令,而是巡撫,巡撫才能這樣隨意將欽差駐紮遼陽總兵給留在廣寧助戰,而且打不好還可以彈劾,甚至直接下令免官待罪。

要麽說巡撫是封疆大吏,不論文武,都有這樣直接處置的權力,而且朝廷為了體制相關,一般也不會駁回。

當然,巡撫做事也要看人,象張惟功這樣背景深厚的一品實權武官,沒有真正的把柄在手是不能隨意出手的,否則就是扮虎不成反類犬,被人反彈丟官也不是不可能。

“嗯,最好如此。”

李寧隨口答了一句,陶成嚳在他們剛剛爭執的時候擺出了事不關己的模樣,這會子趕緊上前打圓場,吩咐下頭人立刻擺酒菜上來,預備開宴慶功。

至於查驗死者,撫恤傷者,查看記錄損失等細節小事,直接交給下屬去進行,他們是不可能去過問,反正有家丁身份的親兵隊長帶人監督,也不怕有人搗鬼便是。

待酒宴擺開,外頭人來稟報道:“督糧道張大人來了。”

三人頗覺無奈,也知道張崇功這個糧道是來搶功來了,義州城是衛城,原本沒有文官,只有按察和布政分司的官員定期來巡視,糧儲道當然也定期來檢查工作,張崇功前一陣過來檢查,正好遇著大戰,這一次他算撿著了大便宜,幾百斬首的功勞肯定是武將的,但守住義州,文官有運籌指揮之功,就算文官升官困難,不能一下子轉遷,但肯定會被重重記上一筆,將來轉為兵備道,再轉巡撫的可能性就大的多了。

明知道對方來搶功,但國朝以文馭武的格局早成,李成梁也就是因為有封爵才能淩駕於巡撫之上,李寧等人可沒有這等護身符。

當下匆忙迎出,在儀門前三人跪了一跪,張崇功好歹知道給李家的武將一個面子,親手將陶成嚳和李寧兩人扶起,又笑著令李平胡起身,表面功夫做足了,這才與三員武將有說有笑的往裏頭去。

安撫人心,撫恤死傷,張道台也沒有這種打算,還是趕緊和武將商量妥了報功奏捷的細節,嗯,也就是怎麽分功的細節是要緊。

……

義州之戰的細節惟功也是在事後幾日才知道,順字行在義州有一個收貨點,沒開分店,不過有這個當掩護是足夠了,軍情局當然放了人,沒有行動組,有一個情報收集組,義州是個方圓不到三裏的小型衛城,裏頭幾乎沒有平民,只有少量商家和固定的商隊,這還是因為廣寧是遼東的兩大馬市之一,北虜不來打草谷的時候,貿易是在廣寧開展,義州這裏也會有路過的商隊,否則的話,根本連放個情報組的價值都沒有。

在和義州情報斷絕的前提下,判斷就很重要了。

“陶希忠,你說北虜是不是就由黃羊台再到草塘灣這個路線撤退主力?”

“從這裏走最好走,職部判斷,肯定是從這裏走。”

雖然頂著不小的壓力,陶希忠還是立場十分堅定,沒有太多的遲疑。

“很好。”惟功沒有多說什麽,很平靜地道:“參謀部下正式軍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