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破敗(第2/2頁)

他們從山海關入內,然後經無數屯堡,經寧遠,塔山,松山,大淩河堡,繞道錦州,再經過西平堡,然後抵達遼陽。

七拐八繞,經行近千裏行程,平均每日接近百裏。

春天時,原本該是馬匹瘦弱之時,這樣的趕路肯定會嚴重的傷害戰馬的健康,可是趙雷等人全部是一人雙馬,而且戰馬照料的十分仔細,每日多次喂料,按時洗涮和飲馬,在這樣的奔馳之下,戰馬雖然還是掉膘,卻是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在他們抵達遼陽附近的時候,從黑炭石部的氈包外圍繞了過去。

長安堡已經失陷,這個屏障遼陽的重要軍堡失陷是與曹簠的嚴重失誤分不開的。

蒙古人不擅長攻城,軍堡他們也打不下來,如果遼陽保持一支相對完整的強兵,裏應外合,長安堡根本不可能被攻打下來。

在趙雷等人路過時,蒙古人的氈包星羅棋布,他們原本是在河套深處,被邊墻和大大小小的軍堡城關扼守在外,現在卻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遼陽城的附近,遊牧放馬,大股大股的羊群甚至就放在莊稼地裏,啃食著麥子青苗,牧民們揮動長鞭,在大聲說笑著。

見到這樣的情形,十個有九個是農家子弟出身的夜不收們都是勃然大怒,但任務要緊,卻沒有辦法理會這樣的小事。

繞過遼陽,沿著渾河的支流北上,一天半之後,八十八人的疲憊之極的隊伍終於在東昌堡停住了腳步。

這條河流,往東去的港口是牛莊,終點是沈陽,原本是貫穿在遼中平原上的一條幹河,船只極多,如果是夏秋之時,貿易繁盛,船只不斷,頗有關外江南的感覺。

可是現在,卻是因為北虜部落的進攻,河流上的船只消失的無影無蹤,在踏入東昌堡附近時,路過幾個小型的港口,港口內外都是空空蕩蕩的,河道兩邊的人家也是被火焚毀了,有一幢大屋還有殘火,在不停地吞吐著黑煙,這應該是這兩天剛路過的牧人幹的。

披甲的北虜是戰士,不披甲的也一樣騎馬帶著弓箭,在前方是披甲兵,後面跟著的牧民就如同蝗蟲一樣,不停的大肆破壞著。

他們毀壞農田,燒毀房舍,將能拿走的一切都拿走,這些家夥,不事生產,但破壞起來的能力卻是天下第一,自古以來,沒有哪個民族對文明的破壞能比得上這些家夥。

“趙遊擊!”

“見過趙將軍。”

東昌堡是一座大型軍堡,底厚二尺,高到垛口是二丈五尺,丈頂收一丈,周圍四百三十丈,包磚敵台十二座,內有井六眼,公館三所,公廳六所,軍士營房四百八十六間,庫房四間,駐守軍士四百四十四人,每軍官給田一百畝,軍士五十畝,沿軍堡百裏之內,高瞭望台八所,每年折支鹽菜銀一千一七十兩,米一百四十石。

另有刀槍三百二十五杆,弓箭五十杆,盾牌八十面,三眼火銃十六把,虎蹲小炮兩座,盞口將軍炮兩座,火藥十余石,鉛子若幹。

這是一座標準的鎮戍加屯墾體系健全的大明遼東軍堡,從上千個火路墩再到軍台,軍堡,再到衛城,在遼東以軍事體系為中心的地方到處都是類似的屯墾軍堡,駐軍從上千到數百,每一座軍堡最少可以控制百裏的地方。

只要有這些軍堡在,那些遊牧民族就算得意一時,也遲早要退回到草原深處,而拔除這些軍堡,卻又是他們根本很難辦到的事情。

遼陽四周之所以失控,主要原因還是長安和長吉幾個軍堡失陷,北虜軍力直入遼陽城四周,如果外圍軍堡不失,根本就不必擔心什麽。

前來迎接趙雷的是李青和東昌堡備禦指揮使李本實,王茂材和李大馬棒幾個已經返回廣寧一線,他們經驗更加豐富,在廣寧仍然有大股的北虜軍隊活動的跡象,不可輕視,李青則帶著人留守在東昌堡附近,時不時的深入草原內裏偵查。

就是這個菜鳥新人,在十天前查出了被俘將軍曹簠的蹤跡,在急報之後,趙雷等人奉命趕來,目標就是奪回曹簠。

最少,要殺了曹簠!

大明不比弱宋,堂堂欽差駐防總兵被北虜俘虜去,這是開國以來沒有過的恥辱,就算是文臣都知道自盡以謝皇恩,曹簠卻如此惜命,可惜他的命不是自己的,這件事由不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