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感念(第2/2頁)

待全軍起行之後,兩個夜不收騎兵局,兩個騎兵局為中軍,惟功向薊鎮將領們最後告別,眾人在路邊彼此致禮,最後時刻,惟功突然想起當年被楊達帶往京師時遇到的使彈丸的高手少年,他這兩年排查,都是指向薊鎮的將門世家子弟,因將當年事向戚繼光說了,笑道:“戚帥有空,幫我打聽一下,叫我有機會拜謝這個故人。”

“是故人沒錯。”戚繼光喟然道:“那是我的兒子戚安國,前年已經不在人世了。”

惟功一驚,腦海裏想起當年那個少年的倜儻模樣,心中一陣難過,卻也不知道說什麽安慰的話語,只得拱一拱手,騎上戰馬,與中軍一起融入到大股行進的軍隊中去了。

待他走遠後,望著漫天的煙塵,吳惟忠道:“大帥,大哥,英少國公是好強的人,也是第一等聰明人,我看他到遼陽,不會只守城,練兵那麽簡單。”

“我也是這麽想。”吳惟賢道:“不過,外有北虜和女真為患,內有制衡,李家,祖家,還有大小將門,都不是好相與的。”

駱尚志也道:“論起將門勢力,遼鎮遠在薊鎮之上。特別是李家,其實形同藩鎮了。”

“說藩鎮有些過了,不過朝廷多有優容,也是看出來遼鎮離不開李家的緣故。”

“現在還沒什麽,就怕幾十年後啊。”

“幾十年後我等都是骸骨了,操這些做什麽。”“也是有感慨,當初我去教授惟功時,他尚是童子,現在已經是統兵一鎮的大帥了。”

一群南軍將領,多是浙江人,麾下兵下也全部是義烏東陽人,訓練精良,勇猛善戰。他們都是戚繼光一手帶出來的,惟功與吳氏兄弟還有師徒情誼,各方面的關系都很親近,言談之間,當然也是替惟功擔憂的多。

“你們不要夜看三國,替古人擔憂了。”戚繼光瞟了他們一眼,沉聲道:“張惟功當然不是凡俗之流,你們的心思我也懂,要是他能在將來接掌薊鎮,你們也就有著落了。不過,這事很難,我最多呆三五年,三五年內他能靠幾百騎兵立下赫赫之功?李成梁從任參將到接總兵,立頭功三千余次,到現在斬北虜首級三千余級,立頭功一萬五千次,惟功那小子沒有幾千精騎,這個夢還是不要做的好。至於幾千精騎,那是一兩年能打出來的嗎?”

李成梁的騎兵原本就是遼鎮中挑出來的,遼鎮和薊鎮都是騎兵較多的軍鎮,加上十幾二十年的征戰廝殺,這才有現在強悍的騎兵隊伍,遼鎮的鐵騎雖然沒有幾十年後他們後輩關寧鐵騎那麽出名,但廝殺的實力卻是比後輩那支所謂的鐵騎要強得多了。

按吳氏兄弟和駱尚志的想法,惟功與他們關系極近,又是未來國公,抱上惟功的粗腿,戚繼光之後,他們也算繼續有個奔頭。

現在大家都是參將,如果未來跟對了人,副將,總兵可期。

事實上他們在戚繼光之後,一直沒有能夠升上去,北軍將領陸續任總兵,將這些南軍將領壓的死死的,哪怕他們在戰場上立下大功,功勞也被北軍吞的幹幹凈凈,現在的他們雖未見到十年之後,可未雨綢繆,倒也不錯。

“不過我不會阻止你們和惟功交好,”戚繼光近來感覺張居正權力基礎不穩,他也做好了隨時走人的準備,當下在馬上笑道:“不論如何,未來二十年內,此子就是另外一個定襄王。”

定襄王是老成國公朱希忠死後追贈的郡王王號,在戚繼光看來,惟功的未來,應該不在當年朱希忠之下了。

“可惜安國兒早死。”戚繼光面色一肅,又想道:“不然的話,憑他與張惟功的故人之情,我戚家未來二十年的富貴又是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