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論財(第2/2頁)

在皇太後的譏嘲面前,萬歷只是微微低頭,語氣還是帶著一點固執:“兒臣愚昧,還請母後訓斥。”

“唉,吾兒長大了。”

這一次話語和上次相同,但感覺是遠遠不同了。

李後看著萬歷,緩緩道:“吾兒自覺張四維比張先生如何?”

“怕有不如。”

“申時行呢?”

“這個,申先生操守極好,能力也佳,現在是不如,將來則未必……”

“將來的事就等將來再說吧。”

李太後其實對申時行早有觀察,這個姓申的是狀元出身,聰明當然沒話可說,處理處務也是明快果決,十分得法,要不然張居正也不會叫此人入閣。

但李太後以一個商家女兒和太後的雙重屬性察覺了申時行的最大弱點,這個弱點是性格裏帶出來的,幾乎無法彌補,但眼前的皇帝兒子對自己這個老師又是無比欣賞,這使得太後沒有辦法如實告之。

她只能另外設法。

“皇帝還記得小時候的事麽?”

“母後是指?”

“你少時,你父皇經常在後宮和我們母子聊天,經常提起裕王潛邸的事情,你可記得你父皇最常說的是什麽?”

“這個……”萬歷對父親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馮保和張居正先後取代了他早早逝世的父皇在心底裏的地位,如果不是母親特別提起來,他還真的不記得當年的事情了。

這麽一提,比較常人確實聰明的萬歷想了起來,微笑著道:“母後是說,父皇經常提起在裕王潛邸時入不敷出的事?”

“嗯。”李太後道:“當年為娘過二十歲生日時,你父皇答應花五十兩黃金打一副頭面賞給我,後來一直到生了你,你皇祖父又願見你,你父皇高興的不知道怎麽好是好,卻還是沒將這打頭面的黃金給湊齊,一直到進了宮當了皇帝,這才叫內庫撥了金子出來,到底將這多年的虧欠給彌補上了。不過後來為娘想貼補一下娘家,你父皇卻是怎麽也不肯了,倒不是他小氣勒掯,實在是內庫也沒錢了……隆慶三年,高大胡子和張先生一起上奏,外朝只有銀不到百萬兩,最多撥給內廷二十萬,九邊要用錢,當時俺答又要入邊,京師氣氛十分緊張,賞給將士的錢不可不給,等到隆慶四年,外朝剩下不到四萬,內廷的銀子除了一些金瓜子銀筆架一類的玩意,竟是一萬兩都不到!”

李後這麽長篇大論,萬歷先只是微笑著聽,後來神色就漸漸嚴肅起來。

嘉靖年間到隆慶年間,雖然有徐階和高拱先後撥亂反正,不過幾十年的積弊一時半會難以盡棄,而且徐階本身長於政爭,是一個政爭老手,但施政的水平有限,高大胡子是一個清理吏治的好手,手腕高明且狠辣,但在經濟之道上也很一般。

只有張居正從隆慶末年到萬歷九年,這十年間,真真正正的做了一些事情。

太後悠然道:“吾兒知道外廷現在有多少銀子麽?”

“怕是有近四百萬銀。”

“這只是戶部的存銀。”李太後眼中滿是笑意,臉上的神情也是特別滿足,她笑著道:“太仆寺,光祿寺,內承運庫,兵部,工部,哪個部沒有存銀?告訴你吧,各部寺與內庫相加,存銀最少在兩千萬兩以上!”

“這麽多!”

萬歷也震驚的難以言表,他雖然是皇帝,但大明的帳實在是一本糊塗帳,工部可以有財權,兵部也是一樣,戶部說是度支天下財賦,但稅收不在它,全部收入當然也不可能盡在戶部掌握之中,而是全散在中樞的各部門之中了,加上按年解入的內庫金銀,確實是很難得到準確的全部數字。

“通州儲糧,在三千萬石左右,張先生的密奏中說,太倉儲銀數百萬,通州之糧數千萬石,只要常年有這樣的儲備,流水不腐,國家的開支用度有常,天下就會十分安穩,絕不會出事。九邊各鎮,只要督促諸將練兵,糧食開銷財權盡在國家之手,對外可以禦侮,對內,也不怕有人想造反!”

說到這,李太後的眼神變得無比犀利:“這樣的當家人,你想放走他,我問你,你能找到比他更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