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年後(第2/2頁)

“這個張惟功是怎麽回事,開始興沖沖的說要到外立功,怎麽移文和印信旗牌已經交在他手快十天了,居然還沒有起行?”

張學顏神色匆匆,今日晚間有經筳,照例是內閣和親從官,還有翰林科道等清流參加,部堂寺卿大臣中挑選人選參加,他因為廣寧大捷之事已經坐穩了兵部尚書的位子,今日坐堂理事,聽說張惟功尚未起行,不覺有些生氣。

有個兵部官員道:“舍人營說是行糧和馬匹豆料皆未齊備,找戶部那邊,戶部說該兵部預備,下官回說沒有這個道理,再者兵部也拿不出這麽些,戶部只是不管,現在張惟功說要打禦前官司,請部堂示下,咱們是想辦法給撥,還是等他鬧出眉目來再說?”

從京師出動這麽多兵馬到外鎮,又不是出征,而是移鎮,這確實也是不常見的事情,京營將領出外的原本就少有,還一帶幾千人的更是稀奇,所以對戶部和兵部等各衙門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頭疼的難題。

張學顏不為所動,冷然道:“這些與本衙門何關?為將者豈不知什麽是令行禁止麽?再者,軍伍行糧由各地方提供,行糧給他帶足了,沿途滋擾地方再撈一筆?不管他!”

“下官著人去催促一下,老大人以為如何?”

一個兵部郎中主動請纓,張學顏想了想,隨口道:“去催問一下也好,看看這張惟功到底是何想法。”

他眼中寒芒閃爍,申時行早就有所請托,請自己這個本兵務必打壓張惟功,老同年所請固然不好拒絕,但他張學顏想進內閣,就非得這個同年大力援引不可。

自己說是元輔的心腹私人,但一路扶搖而上,同年的幫助也是不可忽視的。

如果張惟功真的被抓到什麽把柄,倒也不妨主動出手,他也想看看,這個姓張的到底有多重的斤兩,和他過不去的難道就真的全部以失敗告終?

……

惟功的書房之中,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坐在惟功下首,展開手中的冊子,在一條條朗讀著呈送上來的各地的情報。

“潘季馴到南京當兵部尚書去了。”

“這麽好的治河和工程專家,放到這樣的閑職上,這真是笑話啊。”

“兵部復順天撫按張夢鯉等題稱:順天、永平二府所屬州縣額編驛遞站銀並軍衛協濟及外省南馬價銀共十四萬九千余兩,近遵例於地畝均徭內通融酌量減征五萬七千四百余兩,實編銀九萬一千五百余兩……”

“嗯,咱們這位好盟友幹的不壞。”

“戶部題復河南撫、按褚鈇、許子良奏稱所屬州縣額編驛遞銀四十五萬一千六百余兩,只編二十四萬七千七百余兩,通行各屬永為遵行。同月二十九日,詔裁減湖廣驛遞銀六萬六千二百五十兩,實編銀十三萬六千七百九十余兩。三月初一日從浙江撫、按之請,減杭州等府額編驛傳銀一萬七千七百三十余兩、米一百五十石,永免派征……”

“定四川兵馬錢糧見在總數,以萬歷七年為額。實在衛所官軍五萬零三百三十八名,馬一千九百二十三匹。添設總兵官、副總兵官、參將、遊擊、官軍三萬二千七百零六名,馬七十四匹。歲支俸廩衣甲本色米豆十八萬七千九百四十余石,折色銀三十三萬九千零八十余兩。”

“足兵,足食,減徭役,免派征……”

讀這些兵谷錢糧諸事的是王國英,情報局的後起之秀,調入兩個月了,比起在舍人營當軍官時顯得更加出色。他也是組建不久的侍從室的主管,侍從室負責警備,咨詢,公文管理等專責替張惟功服務的部門,至於叫這個名字,應該是某位大爺的某種惡趣味發作了……

這些數據,當然是朝廷近期的第一等大事!

度田,減征,足兵!

“元輔是大手筆。”張惟功現在已經很少到張居正的府邸去了,但對張居正的仰慕之情卻是有增無減。

“嗯。”

王國英是合格的近侍,知道適時的嗯上一聲,給自己興致勃勃的上司有繼續說下去的理由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