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廣寧(第2/2頁)

兄弟幾個的話堵的張惟德無話可說,先是冷笑,接著便嘀咕道:“只是以前是那般光景,現在又是這樣,我這心裏一時轉不過彎來。”

“轉不過也得轉!”張惟平斷喝道:“太爺們都能轉,你不能?大夥兒還指著年後他給元輔遞話,清田的時候給咱們英國公府留點情面……不要說元輔不講私情,當年老成國公和他有過約定,各家清丈退田,成國公府幾乎沒退出什麽來,咱們家小五現在也得勢,憑什麽就不能和成國公府比?”

“嗯,是這個理兒。”

“走吧,回席上去,咱哥幾個都出來不象話。”

張惟德笑了幾聲,說了一句在對面水閣唱曲子的伶人的笑話,兄弟幾個都笑出聲來,幾年過來,連張惟思都已經快成人了,女色對他們來說都不是禁忌了。

“小五,原本我還想繼續和你說什麽,不過你都聽到了,我倒也省事。”

張元芳神色抑郁,一手持壺一手拿杯,頗有幾分晉人狂放的感覺,他對惟功道:“以前一直是冷灶,也還罷了,現在叫我當左府僉書,還有和你的關系,這麽多人巴結上來,我還真是受不了……這世道,清者無處可自清乎?小五,年後我就辭官不做,反正現在也短不得我和你七嬸一口吃的。”

惟功知道張元芳以前要出來做事,主要還是要改善條件,然後在族中過繼一個繼承香火。這個年頭,人們多半有鬼神之念,沒有親兒子不要緊,一定要有宗子,不然以後就是孤魂野鬼,不得血食。原本他是被過繼去了,但在張元功不停的努力下又被歸回大宗,現在說叫惟功重回張元芳這一支也是不可能的事,他滿含愧意的對張元芳道:“七叔,等我成了親,一定挑一個好兒子給你,不能叫你和七嬸不得血食。”

張元芳是素知惟功的,知道眼前這小子不輕易承諾,說了就是一口唾沫一個釘,絕不會忽悠自己。他對張元功將惟功要回去當然有所不滿,但是從惟功的前途來說,他又不能阻止,好在這孩子是真心尊敬自己夫妻,現在在英國公府還是和自己夫妻住一起,現在又有這樣的話,張元芳喉頭湧動,眼角也泛起淚花,不過他沒有說什麽,只是重重拍了拍惟功的肩膀,一個字也沒有說。

……

萬歷九年的正月對漢人來說還是老規矩老一套,無非是守歲,祭祀祖宗,拜親訪友,同時就是胡吃海塞的一個過程,由於張居正秉政以來政務較少錯失,地方官也挑的很得力,萬歷早年還有派中樞侍郎為巡撫巡邊之事,各方平安,縱有一些戰亂,也很少蔓延開來,總是迅速敉平,對大局並無幹礙,天下太平,物價平抑,百姓日子過的十分不錯,幾十年前嘉靖皇帝當家時,那是真的家家幹凈,海瑞罵皇帝罵的也不冤枉,自隆慶到萬歷,日子是一天天的好起來了。

順字行在廣寧也開設了分行,專門收義州衛和廣寧一帶的毛皮等特產,由於李家在廣寧和義州勢力極大,蒙古人都忌憚三分,毛皮等貨物幾乎被李家壟斷,順字行要收皮貨和人參,只能從李家手裏買,雖然利潤還是有,也是遠遠比不過其余地方,若是別的地方勢力,順字行少不得要設法,要麽威逼,要麽收買利誘,但面對遼東李家這樣的巨無霸,強橫如順字行的勢力也只能對這地頭蛇低頭,這也是虧順字行的龐大實力和深厚背景,若是換了別家商行,不論是客運生意還是運糧,又或是南貨生意,怕是都被李家一口吃下去了。

在廣寧,西商的勢力也大,不論是山西還是陜西,這兩省的商人因為和韃靼部落的交往而備受重視,相形之下,順字行便更受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