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拜訪(第2/2頁)

這麽一鬧,徐渭也不好回絕,只得笑著應承下來。

待徐渭離開之後,惟功見孫承宗沒有走,因笑道:“愷陽兄有什麽打算?”

“老實說,”孫承宗露出一點不好意思的神情,“我想跟著少國公,看看底下疏通溝渠等事是怎麽進行的。”

“也好,老兄就跟著我吧,我管飯。”

“哈哈,既然這樣,晚生就厚顏相隨了。”

孫承宗在房家的族學裏也就是掛個名,主要還是以遊歷為主,當然他也是奇人了,一個不滿二十歲的秀才能在京師這種地方找到官員家族居住,還能教導人家的子弟,說明不論是他的人品還是學識,都足以叫人放心。

而且在此之後,孫承宗花了很久時間在遊歷邊關和家鄉耕讀,一直到萬歷中期時,他才參加進士試,一下子就是名列一甲,接著就是翰林,帝師,督師,大學士,步步往上,腳步走的十分沉穩了。

能將這個未來的名臣帶在自己身邊,惟功也是很開心,他看到張豬兒和本坊的坊正等人已經趕過來了,便也站了起來,對孫承宗道:“請吧,這就要開始了。”

……

從奉詔為提督整頓京營的主官之後,張惟賢就杜絕會見親朋好友,連在此前支持他的那些英國府的京營將門都被他拋在一邊,不加理會。

正如惟功所料的那樣,張惟賢已經年過二十,頗有一番建功立業的心思和想法。

這些年來,眼看著惟功從一個山村帶回來的野小子走到如今的地步,張惟賢若是不動心才有鬼。

但事情想的容易,做起來卻是十分的復雜,這些天來,眼看著李如松將五城兵馬司囊入巡捕營,每日操練,已經很有一個樣子,而張惟功更是在大張旗鼓的修路挖溝,全城裏甲街巷各坊都被動員了個遍……光是從動靜來說,惟功這邊絕對又是排在第一。

不管怎麽說,張惟賢也是佩服這個堂弟,做什麽都能在人先,不落人後,做什麽都能搞出偌大的聲勢出來。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京營的事動靜全無,張惟賢急切之下,準備去定國公府,當面催促徐文壁早作打算,不能事事落在人後。

就在他打算出門的時候,門上張福親自來報,卻是徐文壁來訪。

張惟賢趕緊迎出門去,長身玉立,一身錦袍的徐文壁已經到了門前,張元德站在一側陪著,他也是聽到信息,趕來迎接。

定國公說起來是中山王徐達一脈,一府兩國公,死後封王,生前備受信任,在猜忌心極強,刻薄寡恩的太祖手裏,徐達簡直就是一個異數,他的子孫原本是封魏國公,靖難事起,府中另有一脈支持朱棣,靖難之後,就成了現在定國公的祖先。

這樣的家世,猶在英國公府之上,現在的實際權勢也是定國公府稍強一些,所以對徐文壁的到來,估計整個英國公府都十分慎重。

張惟賢一看到徐文壁,趕緊就迎上前去,躬身致禮,說道:“國公前來,下官未能遠迎,實在是太怠慢了。”

徐文壁攙扶起他,笑道:“世兄何必這麽見外拘謹,我們在家裏就說家裏的話,不要鬧官場的規矩了。”

張元德也道:“定國公來是有要緊事情要談,老大不必客套,我們趕緊落座吧。”

“是,兒子聽父親的吩咐。”

張惟賢知道徐文壁這樣必定是有十分要緊的事,因此也不敢怠慢,連忙將人帶到自己居住的上房,等下人們送上茶水後,他就揮動右手,叫所有人都趕緊離開。

“世兄,你我兩家都是與國同休的勛貴國戚,今日蒙朝廷信重,委我們整頓京營的大差,世兄心裏可有什麽定論?”

落座之後,徐文壁連茶杯也不曾碰,劈頭便是開始詢問起來。

張惟賢想了想措詞,才笑著說:“此次確系大差,如果辦出成效來,我們會……”

“世兄!”

徐文壁打斷他的話,正色道:“自永樂之後,歷次派出幹練大臣整頓京營,嘉靖之後,乃定勛貴領各營之制,太監為監軍和掌管武庫之制,你可知道,到如今,整頓京營之議和措施有多少次了?”

張惟賢也曾下過工夫,不過倉促之間也想不起來,只能默然搖頭。

“三十七次了!”

徐文壁伸手,在張惟賢眼前連續晃動好多下,張惟賢瞠目無語,張元德卻是開始微微點頭,顯然是站在徐文壁的一邊。